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倡导下真功夫的诺奖精神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来源:医师报

记者:张广有


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自2014年首次在中国举办起,先后有15位诺贝尔奖得主、30位院士、300多名知名专家参会交流,这些国内外医疗领域顶尖人才的巅峰对话和交流合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智慧源泉,也为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在2017·第四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即将召开之际,峰会合作媒体《医师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大健康产业联盟执行主席于小冬教授,就诺奖精神的深度诠释、中医药事业发展思路、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


诺奖精神:科学态度与下真功夫的工匠精神


记者:诺贝尔奖之所以受世人尊敬和瞩目,也正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为人类文明发展而坚持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对此,您是如何理解诺奖精神的?


于小冬教授:很多人将诺奖精神理解为一种科学态度,我完全同意。针对中国目前学术界的现状,我认为除了科学态度之外,还应该倡导一种“不浮躁、下真功夫的工匠精神”。众所周知,,希望在全社会各行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诺奖态度和工匠精神的共同之处在于,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对于举办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其真正的影响和价值不仅仅在于参加会议的有多少诺奖得主和院士、政府官员,会议有多少人参加、有多么隆重、热闹,而是这些诺奖得主所带来的“灯塔效应”,即参会者和国人可以从这些诺奖得主身上学到的科研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品德。通过每年一度的会议,逐步在中国树立起下真功夫的工匠精神和学术风气,引导医药健康领域的科学工作者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搞科研、兢兢业业干事业,这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最大的价值所在。


实际上,中国不缺人才和资源,我们每年有大批量的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有着丰富的中医药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问题是,我们的科研体制缺乏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和投入。当下,一些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为了及时显现“政绩”,往往把大量科研资金放在应用研究上。从成果数量看确实是出了不少,但能影响世界、推进科学历史进程的重大科学成就却寥寥无几。


基础研究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由于基础研究需要大量的经费和漫长的周期,失败的风险大,企业和个人很难完成。而应用研究则完全可以让由企业和一些基金项目进行支持。如果国家能够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我认为以中国目前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如此庞大的科研队伍来说,有更多的人获得诺贝尔奖根本不是问题。另外,科研工作需要一批有事业心的人,必须摈弃功利主义。如果您想获得诺贝尔奖,那就在科研下真功夫、苦功夫,别老想着走捷径。而且,即使下了真功夫,也要有一生吃苦却出不了大成绩的思想准备。如果把心思放在赚钱上,把搞科研作为发财的途径,就很难指望拿诺贝尔奖。


2


中医药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


记者:本届诺奖峰会将着重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行建言献策,您认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如何扭转中医药被边缘化的危机?


于小冬教授:我们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但问题是中医药事业不是仅靠政策支持、发布文件就能发展起来的,它需要宽阔的视野、对自身问题的透彻认识和突破性的发展大思路。


目前,全世界的传统医学、无创医学、生物信息反馈医学以及印度瑜伽等一些健身方法等已经联合在一起,互相切磋、共同发展,统称为“自然医学”。自然医学体系当然也把中医药包括在内。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国的传统医学,日本、韩国就更不用说了,美国麻省总医院就有专门的科室向患者推荐太极、针灸等疗法。


但不客气地说,我们的中医药界仍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根本没有融入国际自然医学的大家庭之中,自甘边缘化。先不说我们的中医发展后继无力的问题,单说中药,我国在全球中药贸易额中仅为2%,而日韩两国则占据着90%的市场,这还不足以警醒我们吗?


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就已经揭示了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必须把中药的物质成分搞清楚、定量化,让人们知道吃得是什么(成分)?吃得明白、吃得放心。目前各国都在反思和限制化学抗菌素滥用,重视植物抗菌药的研究,这应该看作是我国作为天然产物大国的发展机会。当然也是中药走科学发展新路的一个好机会,例如,例如从海产品中提取戒毒药物、从牡丹花籽中提取抗菌素等。“药食两用”是我国古人对食物和药物之间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的一个突出例证。世界500强公司雀巢在中国设立了该公司最大的研究院,他们对列入“药食两用”目录的原料十分重视,例如研究枸杞等的保健功能并开发成食品。


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和五千年的临床实践,贵州是苗医苗药发展的重要基地,这次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各界大咖齐聚贵阳,可以为苗医苗药的加速发展建言献策,这是贵州“弯道超车”的大好机会。据了解多位国医大师和中医药产业人士将参与本次峰会,可以利用难得的机会进行国际交流和学习探讨。


我认为,我国应在保持中医药传统特点、优势的同时,主动融入到国际自然医学之中,主动和现代医学相结合,主动吸收运用各学科新成果,不断丰富自身、发展自身、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在世界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健康做出贡献。基于对我国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战略思考,建议国家尽快组织开展顶层设计规划和产业布局,真正集中优势力量发展我国有底蕴、有资源、掌握核心原理与技术的养生、保健、功能食品、膳食补充剂、食疗、药膳、推拿、针灸等,打一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攻坚战。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