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有种电影叫香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江文化对于内地之强力输出,对七零后、八零后、一部分九零后,影响巨大,在其成长过程中埋下了深深的印记。



然而新世纪伊始,香江文化在各个方面极速衰落,让我们这些看着其电影、电视剧,听着其音乐,读者其武侠小说而长大的一代人,在一段时间内的极不适应。

▲▲▲▲▲

每每重看港片、港剧、音像制品等,都越发感觉失落、慨叹。久而久之,已经渐渐忽略其存在。其鼎盛时期的身影,也逐渐埋没在久远的记忆里。

港片种类很多,招牌类型:武侠片、功夫片、警匪片、片、喜剧片、魔幻片、艳情片、赌片、鬼片、爱情片等等。这些商业类型片是香港成为“东方好莱坞”的支柱,而其中武侠片与功夫片则是进军世界影坛的主打力量。


▲▲▲▲▲


那么港片为何从鼎盛走向没落了呢?

1.人员流失(演职人员与技术人员)

90年代是港人进军好莱坞的高峰:


导演方面:

吴宇森、徐克先后进军好莱坞。两人进军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都是跟尚格云顿合作,吴宇森的终极标靶,徐克的反击王。结果:吴宇森留在好莱坞一路拍摄了《断箭》、《变脸》、《碟中谍2》等,而徐克却铩羽而归。

演员方面:

周润发、成龙、李连杰等香港商业片领军人物,也在同一时间闯荡好莱坞。周润发拍了《替身杀手》、《安娜与国王》、《防弹武僧》等;成龙拍了《上海正午》、《尖峰时刻》等;李连杰拍了《致命罗密欧》、《龙之吻》、《宇宙通缉令》等。

三位正值壮年时代,亦是其在港片中名气最盛之时,先后进去好莱坞,争取更广阔的舞台,在外闯荡多年。客观上也导致港片在英雄片与功夫片上,出现了一段时期的真空期。

同时,大量的幕后技术人员出去闯荡:



洪金宝主演了部美剧《过江龙》;甄子丹成为《刀锋战士2》的武术指导;胡迪安成为《蜘蛛侠》武术指导;袁家班在好莱钨风生水起,代表作《黑客帝国》系列;元奎导演了《玩命速递》系列。

结果:

一、致使好莱钨迅速学习、吸收了港片的动作特长。自此后,中国功夫继日本空手道、剑道之后,在好莱坞电影中大展拳脚。

二、演职人员的外出,致使港片在一段时间内失去了很多业务骨干。虽然很多人选择回来,但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没能再续过去的辉煌。归来时,很多人已步入艺术生涯的晚期,且港片的大环境也变了。

2.新生代青黄不接

特别是动作演员,最为明显。过去的动作演员,或出身戏班武师、或习武出身,都有一定的功夫功底,入行从龙虎武师、特技演员做起。他们从小受苦,长大为吃口饭,在行业里摸爬滚打。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很难再有那种闯劲了,。其实香港早就难以找到此类武师了,很早就开始从大陆引进此类人才。当时大陆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很多武术队的人本身就能吃苦,到了香港陌生环境更是能忍苦干。这样才成长出一批动作演员。

现在无论是大陆,还是香港,几乎找不到过去那种拼搏的人了,于是慢慢各种舞术、体操的花架子代替了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功夫片没落了。

普通演员也是青黄不接。港片相当长的时间内,主演都是上个世纪成名的演员。新出道的演员少之又少。女演员更是重灾区,多少年的金像奖得主都是来自内地的女演员。




过去通过加入无线、亚视演员训练班,进而出道拍戏。女孩亦可以通过香港小姐(无线)、亚洲小姐(亚视)选举,亦进入影视圈。先拍电视剧,然后拍电影。如今即难以甄选出新人,又没有足够的影片、剧集数量磨炼其演技。后续人才严重不足。

3.市场日益狭小,被迫北上。

香港本土市场毕竟有限,过去的传统外阜市场: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如今大面积缩水。反而是内地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也正因内地的越来越重要,大批香港电影人北上。导演、演员、技术人员等都陆续到内地制作合拍片,但成功者寥寥无几。目前成功的也只有陈可辛导演一人。其他如刘镇伟、王晶等人,主要依靠贩卖情怀,但情怀已越卖越薄。



一直坚持本土化,不北上的杜其峰,最终也不得不低头,拍摄了《毒战》等影片。

如今坚持拍香港本土影片的导演少之又少,其票房亦不会太高,很难进入良性循环。

4.电脑特技代替真人特技

由于动作演员的骤减,就需要大量的特技来合成动作片。电脑特技的大量使用,虽减少了演员的风险,但也丢失了港式动作片的特色。

过去香港电影科技方面比较落后,,弥补高科技方面的不足。

新世纪好莱钨逐步吸收、学习港式动作。而港片自己,却有逐步丢失自己的特色,大量使用自己并不擅长的电脑特技。渣特效横行,岂有不败之理?


在电脑特效方面,如今内地影片、剧集更是重灾区,所谓“五毛特效”满天飞。

5.跟风严重,题材扎堆,相互模仿。

资本自然是追逐效益的。电影产业火了后,大量热钱涌入。一个类型火了以后,投资方自然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同一家公司就一直拍续集,其他公司也立刻跟风拍摄同类型影片。于是几年间同一类型影片泛滥成灾,让观众看到厌烦为止。

譬如:洪家班拍了人吓人、人吓鬼、僵尸先生等一系列灵幻功夫片,开启了这个类型。其中的僵尸片,更是一度在日本等地非常火爆。但是紧接着同类型的跟风作品充斥银幕,包括电视剧都有大量的僵尸题材。最终让这个类型沉寂多年,直到现在也不见复兴。


如今内地影片也走在这个路上。青春片已经完了,内地喜剧片正在路上。

6.外来影片冲击

好莱钨的冲击越来越强:不只是香港本土,港片在外阜与大陆的市场份额也在被其蚕食。好莱坞以国际化题材与视角,一流的工业水准,在世界各国市场上都能分一杯羹。好莱坞的市场份额越大,港片的份额就越小。

7.资金外流

港片火爆之时,大量热钱涌入。不仅有台湾、东南亚等商人杀进市场,。,影片质量并不重要)

现在反过来了,大量资金涌入内地赚钱。香港电影产业反而是资金不足。港产影片难以赚到足够收益,投资商纷纷撤离。而内地有大把的投资机会,且很多行业甚至可以谋取到暴利——房地产等。


针对势力对香港电影的影响,多说一句:90年代严重影响电影行业,当时抢样片、抢拷贝、威胁演员与制作人等事情非常多。后来,香港电影人举行了反运动,并以成龙为首成立了演员工会等,对抗,保护演职人员的利益。

两点说明:

1.大事件的影响

九七对整个香港社会有着翻天覆地的重大影响,电影行业也不能例外。上述提到的几条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比如:演职人员的离港,资金的流向,市场的改变等等。大事件的影响重大且深远,编者无法做更进一步细致的分析。

2.盗版并不是港片衰亡的根本性原因,甚至算不上重要原因

早年的大陆市场不是港片的大票仓,港片到内陆影院也是配额制的,每年能上映数量有限,且都是“大片”——成龙、李连杰、周星驰等人的影片。所以内地大量的盗版,不会对香港电影整体市场造成致命打击。九十年代港片依然繁盛,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外阜市场的萎缩,大陆市场变得越发重要。九七后内地放宽了配额,直至取消配额制,这时候内地逐渐成为香港电影的主要支柱。但此时,盗版问题已逐渐开始好转:盗版由过去的街头贩卖VCD模式,变成几大BT网站下载模式,随着打击力度加强,这些BT网站纷纷被关闭,且国内重要的视频网站购买版权后,免费或通过会员的方式播放电影。

在相同的市场状况下,大陆电影没有衰落,只有香港电影日益衰落。大陆电影反而越战越勇,一段时间内票房盖过好莱坞电影。所以不能说,盗版是致使港片衰落的重要原因。

总结:

、经济、文化的逐步转变,香港电影风光不在。港台再也不是文化净输出之地,过去那种大陆明星、主持人一律学习港台腔的现象再也不复存在。如今港产片一年不如一年,从年产量200多部到如今只剩下50多部。

纯粹的港产影片真的衰落了,只剩下“各种不搭”合拍片。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