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打铁还靠真功夫,白鹿原东车村屈希望这手艺绝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灞水家园关注我们!


屈希望(左)


屈希望简介


屈希望,白鹿原东车村五组人。1974年跟师傅学艺打铁至今已有40余年,1998年列入区级打铁公益项目,2010年获得市级手工艺“一等奖”,2011年获得省级手工艺“一等奖,2011年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3年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5年被西安美术博物馆手工艺“一等奖”,2015年8月荣获陕西省协会三花杯“金奖”,2015年10月批准加入中国民间手工艺协会会员,2016年被西安工业大学聘请为“中国古兵器顾问”。



打铁要打好配合战


打铁是门技术高超的手艺,讲究技巧,还受人欢迎。

往往是小徒弟烧火,大徒弟抡大锤,师傅掌小锤调节、伺候铁具,掌握火侯。料块—定型—固型—淬火—锻打。一个铁具就成了。



师傅都是高手,眼尖、手快、锤稳。一块铁料放入炉火,通红冒金星,钳出,放在砧面,师徒锤敲碎打,定型。初具铁镢头模样的铁料放入炉中,烧的通红,师傅就用大铁钳子夹出来。小锤子一阵敲打,师傅一个眼色,心领神会的徒弟操起大铁锤,与师傅配合默契。一来一往,大锤小锤轮番起落。打一番,擦擦汗。师傅顺势从耳朵上取下一支烟,用铁筷子点燃,烟雾缭绕。

师傅边打着,边用眼瞅着,再放入火中,二次煅烧。再叮叮当当打一阵,徒弟眼疾手快,轮番敲打。师傅用小锤敲打边边角角,估计差不多了,就打量一番。随手扔进了身边的水桶中,呲呲声不断,桶里一阵热气翻滚,叫淬火、凉拔。凉透了,顺手捞出。一件锋利的刃雪亮的镢就戬好了。


红炉介绍


铁器业又称红炉业。红红火火!

红炉分大小炉,一般都为祖传技艺或拜师学艺所形成的自然分工。大炉主要制作耙、锄、铲;刀等主要生产工具,小炉则只制作钉、扣等生活用具。大小红炉的主要设备及操作是:炉灶、风箱、大锤、二锤、砧嫩。

操作时,先用钳子将铁放人红炉中,帮手则拉动风箱鼓风,将铁加热烷红(一定火候),钳手将红火铁器溅的铁体从炉中取出置于砧嫩上,帮手立即丢下风箱,抡起大锤反复打成坯件,将钢加入进行燃烧,打成毛坯,再经过冷锤打磨加工,使其平整光滑,然后将造件烧红以清水淬火,即成产品。炉前操作既热又累,非常艰苦。


红炉业经营


在城镇逐步推广使用电力带动夹板锤、弹簧锤、空气锤。打铁实现鼓风机化,锻打机锤化、生产模具化,提高生产能力,结束了几千年来手拉风箱鼓风,手抡大锤打铁的落后生产方式。

  


铺面大者,师徒五人左右;小者一至二人,大都是“前店铺,后作坊”格局,师傅常常既是老板,又是工匠。铺子既能制造,又能修理。

经营上多采取 收活、交货收费方式。一般收活、交货多在集市上进行,上集收活,下集取货,产销结合,形式灵活。活分新打和修理。收费标准不一;实在急用,货主会提前预约取货时间,亲自到铺子去取。城镇铁匠多为常年生产,农民兼营者多系季节性生产,农忙季节从事农业生产,农闲季节则打铁做工。

红炉业也有自己的“行话”,这种语言也只有老农和行内人才懂得。

修理叫”背“,即补足磨损尺度和钢口。新做叫“打”。区分叫”记示“,收活时,用鎏子在物件上打一记号,同时在一寸仿竹板打同一记号,交给货主,作为取货凭证。加钢叫”淬火“。



背(补钢)锄头、背掀,铁匠揽进一件活儿后,为了区别主人,不致发错,便用鎏子在锄背圈上铆一个与竹块同样的记号,然后将竹块发给锄主,锄主凭此块对号领取锄头。铁匠榄的锄头是带回铁铺去背。


打锄头工序

虽工艺简单,但要打背好一把破锄头,还得经过好几道工序:整形—补尺寸—淬火—开刃。

整形:破材进炉,通体通红,放铁砧锻打、拾棱。

背齐:   再进炉,同时放进一补材,通体红透,在铁砧上拼接捶打,成一整体定型。

淬火:铁器再进炉,再锻打,置冷水槽;二次进炉,二次锻打。冷却。

开刃:用剃子剃平口儿,用一草绳拴挂在墙上待取。



新打就费时了。

首先要弯好锄耳。先将一块铁料块儿锻打成成条形,再在铁砧上弯成耳形(一般耳空约10公分)。接着锻打锄叶。将铁锻做锄锋的那一头用堑子剃出一条槽口,然后将钢片安入槽内夹住再放入炉内烧红进行锻打。锄叶打好后,与锄耳进行锻接,形成了锄的模样。这时,用剃子“剃薄”(即开锋口),最后将锄放在铁砧上将锄叶向里打成凹形并不断地冷打。锄头是否耐用,这要看铁匠加钢多少和淬火技术。钢加得多和淬火掌握得好,那么锄头的软硬适度,硬而不脆,锋利而不卷口。



发镰刀


发(打)镰刀,铁匠揽进要发的镰刀后,用留于比照自己的竹块记号在镰刀靠背处留上记号,然后将竹块交与主人,主人凭此块对记号领取镰刀。铁匠多是摆摊揽活,就地施做。发镰刀和背锄头是铁铺业务最多的品种。发镰刀要两人配合,先将旧镰刀在炉火稍假冷却后用挫挫掉旧齿成板。锻打镰刀不需加钢,只用铁进行锻打,但也要掌握好淬火技术。一把好的镰刀,锯口非常锋利。镰刀尖的弯度成半月形,不要成牛角形,否则,就不好使用。锻打镰刀,先把铁条故人炉内烧红锻打镰把,成形后,将另一头打成镰片,镰片打好后,一人的左手用钳子将其钳住,右手掌握留子签齿,另一人用锤轻重适度地锤留于。然后,将硫酸(俗名“皮硝”)抹在锯口,使其脱层。脱层后,锯口变得锋利,最后冷打。冷打是使镰刀表面平整光滑而无灰口。



如今,打铁器行当已成了历史名词,但作为农耕时期的重要行业,以及它发挥的重大作用,我们就用“非遗”的方式留给我们的后人。也算我们这一代人给历史一个交代吧。








屈希望参加活动情况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2011年11月20日:省局长郭书记、区文体局陈亚红等人观看狄寨街文化馆十八般兵器。

2011年1月25日:省市区将厅长等人查看狄寨街办文化站活动及非遗十八般兵器。

2011年1月25日:陕西电视台一套,记者蒲渭采访十八般兵器。

2011年1月26日:省摄影部赵慰安老师摄影十八般兵器。

2012年1月23日至2月6日:参加“曲江新年百艺闹新春年会活动”领导王谋、焦海峰主持。

2012年1月23日: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记者林强、胡静采访十八般兵器。

2012年1月24日:西安电视台《直播西安》记者童猛采访十八般兵器。

2012年1月25日: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李永刚采访十八般兵器。

2012年1月26日:陕西电视台记者田胡采访十八般兵器。

2012年1月27日:西安市《红武馆》王小彦馆长参观十八般兵器。

2012年1月28日:《西安晚报》记者职茵采访十八般兵器。

2012年1月29日:西安电视台《关注》栏目记者张薇采访十八般兵器。

2012年1月30日:艾布拜克麦西来普艺术团团长马利康团长参观十八般兵器。

2012年1月27日:参加在西安市国展中心民间工艺闹新春活动。

2013年5月:参加西安市第55中“民间工艺进校园”活动。

2013年7月:市非遗保护中心颁发特聘证书活动。

2014年6月:参加西张坡“樱桃节”非遗活动。

2014年10月:参加国庆节长假大明宫遗址公园非遗活动。

2014年十一月:第三届,陕西民间文联“山花奖”活动





作者简介

路楠,笔名云境禅心。灞桥区作协会员,乡土文化作家。2017年在多种媒体发表作品149篇,共计21万字。其中七篇被录入“美篇”精品库;《“百草园”里斗兽记》在“文化灞桥”刊物上刊载。《白鹿原出了个最美的村》包装打造出西车村这个“网红村”。具体情况可关注本人的美篇号:9349159。

温馨提示


非常感谢您关注@灞水家园

伙伴们还可以给灞水家园投稿哦~


方法一:邮箱投稿:bashuijiayuan@qq.com


方法二直接回复到灞水家园微信进行投稿


我们要什么?

情怀?OK!家乡?OK!街道?OK!美食、玩乐、身边事都OK!


您可以附上您的个人简历、照片及其他要求


小编会择优刊登哟!

WE  WANT  YOU!


您需要注意什么?

所投图文是未在任何公众号、网站发表的原创


注明作者微信名,微信号、或其他联系方式,便于联系。


赞赏金额全部作为作者的稿费,20天内以微信红包形式派发

每日免费推送

灞桥身边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