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2017,被打乱的地产江湖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昨晚,万科销售回款突破了5000亿元。获知这个消息时,是与一同去俄罗斯勘察加、高加索的几位朋友年终餐叙后,正在看一家准千亿房企客户发回、基本定稿的“土地-客户-产品-产品线-产品系列-项目系列-项目”七合一总表。在碧桂园、恒大销售额突破5000亿之际,万科回款额破了5000亿,想必要打乱一些人对“三强争霸”的认知。也是在昨晚,睡前读中梁杨董送的《3G资本帝国》,放佛看到同样被打乱的地产江湖。

1.对销售额的认知被打乱了

这几年,销售排名是热议话题。尽管圈内人对销售数据真确性的私下非议很多,但个人认为,数据能基本反应业绩格局就可以了,国统局的数据又能怎样。只是遗憾的是,什么时候行业关注点能转向权益额、回款额。众所周知,这些年联合拿地、合作开发的越来越多,销售额被重复计入的也越来越多。好在,融创、绿城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发布权益额了,万科、龙湖等等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发布回款额了。这真的令人欣喜。因而相信,2018年敢于在正式年报中披露真实销售额上市房企(此前只有不到40%)会增多。

再次强调两个观点:

1)销售额不代表一切,没有销售额就没有一切。

2)没有回款额的销售是耍流氓,回款率达不到85%的销售是自欺欺人。

2.城市格局被打乱了

2017年,变化最大的可能就是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颠倒个了。一方面,受调控政策影响,许多曾为普遍看好的一二线量价低迷。另一方面,众多三四线城市补涨跳涨,而且不仅限于一些人预测的城市群内的三四线城市,很多四不靠的三四线城市也都大涨。受益于此,三四线城市项目占比较多的恒大、碧桂园、中梁、祥生等,业绩几乎都翻番了,而重点布局一二线、产品力又不强的一些房企,业绩增速大都下降。幸运的是,我又预测准了(见下面2017年1月6日、23日的微博截图)。

能预测准确,主要是因为去年底亲自调研、感受到了。另外,曾是“数据偏执狂”的自己也越来越将数据视为常识验证手段,而不是主要判断依据。我的所谓常识,其实都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口头禅——

1)风水轮流转;

2)花无百日红。

3.对市场容量的认知被打乱了

例如,H州(三四线城市),2017年之前,商品房销售面积只有一百多万平米,而且库存很高。如果是唯数据论者分析,无非是罗列历史成交数据、现有库存及区划周期,以及人口流失情况等,结论无非是“慎入”。但这种肤浅的认知在2017年就像气球掉到了荆棘堆,被事实刺的啪啪啪。2017年初前后,一家标杆房企进入,短时间内拿下来十几个项目,接着是全城大轰炸,成交量大涨。结果是,全市全年商品房成交面积有望翻番。不仅是H州,D州、G州、C州也都如此。这是不是很颠覆?所以,2017年下来,我更坚定自己的两个观点:

1)从来没有不好的市场,只有不好的企业,不好的产品;

2)许多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就活该库存,因为产品太差、太老了,在新一代产品面前,就该卖不出气,否则才是不公平——这才是房地产市场上真正的供给侧改革(这是秦虹主任私下给我说的)。

4.行业话语权被打乱了

前段时间,给总部在广东的一家著名房企做TOP20房企对标(包括总体战略、产品战略、产品线与产品标准化、研设模式等)。对标时,划分TOP20房企的所有制,竟被难住了。比如,随着深地铁、中交进入,万科、绿城是什么所有制。有人可能说是混合制,但混合制又是什么制?

2017年被打乱的还有行业话语权。随着老一代地产大腕退休的退休,闭嘴的闭嘴,息炮的息炮,行业话语权也逐渐转到了孙宏斌、莫斌们。其实个人内心里挺不希望孙宏斌、莫斌们多说的,原因有二:

1)喜欢多说的老一代地产大腕们喜欢说后,企业业绩都开始不好了,这是规律;

2)衷心希望融创、碧桂园们一直好下去。

5.价格被打乱了

2017年,不仅房价被调控政策给压制了(因此而打乱了开发商的推盘节奏,也打乱了开发商的成本利润预期),而且地价也被压制得乱套了:价高者未必能得。这主要源于租购同权政策导向。

在新的政策导向下,供给侧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特色小镇、长租公寓等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这种变化类似2011年。彼时,住宅限购,房企纷纷涌入商业地产市场。如今,同样是政策使然,同样是一窝蜂转向,不知会不会又会陷入类似商业地产市场泥潭一样的泥潭。对于新业务和转型,我的观点依然不变:

1)脱离主航道的转型,是地产主业没做好,甚至走投无路的表现。既然最熟悉的地产主业都做不好,转向不熟悉的领域能做好吗?

2)做特色小镇、长租公寓等,不属于转型,应该是拓展主航道,或者属于主航道的分支,可以开拓,但不可试错;可以探索,但尽量截弯取直。

6. 节奏被打乱了

曾几何时,业内企业纷纷效仿万科的“5986”节点。个人曾在多篇文章中提醒说,“5986”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计划节点,而是现金流节点。可人轻言微,影响力有限。如今,在“现金流回正”成为热词后,相信大家都理解了。提请注意的是,现金流回正也有多重含义。其一是销售收入与投资额实现了平衡,其二是股东自有资金实现了回正。后者又有两重含义。其一:销售收入-自有资金投入-跟投-合作方投入-拿地配资-经营性支出>0;其二是:销售收入+合作方投入+配资+银行贷款+乙方垫资+…-自有投入-前期支出>0。

建议业内企业多琢磨琢磨碧桂园等的节点奥秘。至于是6.2个月开盘、8.7个月现金流回正,还是5个月开盘,8个月回正,各家含义不尽相同,条件也不太一样,不必盲目效仿。真正要效仿的,其实不是“5986”,而是“212”做法:两高(高杠杆+高周转)一轻(轻资产)两标(产品标准化+管理标准化)。

再强调两点:

1)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

2)不必效仿标杆,要力争自成标杆。

7. 心绪被打乱了

遗憾的是,在被打乱的地产江湖中,有些企业、有些人的心绪也被打乱了。你看,2017年有不少企业出了昏招,不少人说了胡话。2018年,市场会更加错综复杂。对市场的认识,如果还是“集中度越来越高,利润率越来越低”,可能就真肤浅了。要想在乱局中破局,而不出局,一定要发现别人未发现的,做好别人未做好的。在练成真功夫之前,至少要:

1)多看,多学,多听;

2)少说,少玩,少睡。


兰德·产品线咨询业务体系图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