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唐江澎:拿出一点历史担当的精神,让教育发生一点点改变……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民小编说

2017年5月5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省锡中)“百有十年校庆•大学节”专场庆典拉开帷幕。包括C9、985、211大学在内的国内近70所大学、近200位校长、院士、博导、专家教授参加开幕式。


省锡中唐江澎校长在开幕式上发表即兴演说,现摘其精要与大家分享。



省锡中建校已经110周年了!在漫长的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面,我们久久地期待,期待着有这样的一天,当我们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所进入的各所著名高校,都能作为嘉宾欢聚在我们校园里,检阅我们教育的成果。今天这个期待终于成为现实,这对我们110年的历史,无疑是莫大的鼓励、莫大的安慰。


期待这一天绝不是自今天开始,因为从匡中建校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校主匡仲谋先生就把匡村大学的计划列入了他发展教育的宏图,连大学的地址都已经选好,连大学的师资都已预聘。但是由于日寇的战火,使匡公的大学梦连同他的“上海蓬莱国货市场”一道付之一炬。历史只留下了一张蓝图。


大学梦也不是匡仲谋先生的个人梦想。我们知道,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把人口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而要实现这个百年复兴的梦想,所能靠的就是让我们大学和中学联起手来,使今天培育人才的教育发生可能的那么一点点改变。


各位大学的来宾,在你们的教学生涯当中,都会深切体味这一点:那些以填鸭的方式等锻造出的高分学生,虽然看起来光艳,但送进你们大学后,往往是经不起大学四年造就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些高中今天的“刷题式”教育,只能培养解题的高手,而没有办法培养出使我们这个民族强大起来的生力军。


但是,当你们走进有些高中的时候,会发现体育课早已远离了我们的学生,歌声已经在校园里消失,阅读已经被边缘化,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常常成为一种奢望。


批评中国今天高中教育的人太多了,而真有变革行动的甚少;省锡中要做的是拿出一点历史担当的精神,让今天的教育发生哪怕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足以影响一代人素质的那么一点点改变。



我们省锡中从办学经验中提炼出“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作为我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追求和我们课程建设的核心大纲。


我们要培养生命旺盛的人,让运动成为每一个孩子的习惯,于是我们每天设立一节体育课。我们要培养精神高贵的人,让学生广泛地社会参与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常态,于是我们的诚信超市实现无人值守,学生自我管理。


我们要培养智慧卓越的人,让阅读成为学生奠定一生生命厚度的一种基本方式,于是我们敞开图书馆,把每一间教室的后边布置成班级书房。我们还让学生去动手、去体验、去实践,把想象变成创造的一种实物。让学生在想象创造的激励中,学会一种技术语言,制造一件物化作品,完成一份工程日志,形成一篇严谨的学术报告。


我们追求培养情感丰满的人,让他们能够在体验、感悟当中表现美、创造美,于是把艺术课程变成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社会四大类型的选修课程。种种的努力,都是在我们不得不面对今天高考现实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升学率的时候,仍然追求促使学生三个方面的均衡发展,这就是学业与学术、品位与修养、竞争力与适应力


现实的高中教育,不谈升学率是没有今天的,但是只谈升学率,我们民族会失去明天;不谈升学率是没有地位的,但只谈升学率我们的教育就没有品位;不谈升学率走不动,但是只谈升学率,我们的教育就走不远。


有人说,任何教育的改革都是对立的力量相互妥协以达至某种平衡的结果。我想省锡中今天的所有努力,就是在我们面向现实的时候,仍然仰望理想,追求这种教育过程的平衡,促进学生诸方面的均衡发展。


今年是我校建校110周年,我们不想把校庆变成节日化的、仪式化的一个庆典,而要赋予校庆教育性、影响力、熏染力。要借校庆这个活动,把大学的专家、教授请到我们学校,以期实现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对我们学校教育产生一种浸润、一种渗透、一种影响。


德国的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谈及大学使命的时候,认为大学的使命有四个方面:


一、研究与教学;


二、教育与培育;


三、个体间神圣的、生命的精神交往;


四、庄严的学术活动。


大学的使命是这四个方面的完整结合。因为追求真理永远比获得知识重要,因此研究学术就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大学应该是研究的神圣的殿堂,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生命场,应该是学术活动的圣殿。


我们中学太需要这样的一种文化了:我们要用学术影响力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要用大学里那种大师与学生之间的生命交往来促进师生平衡关系的建构,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茁壮成长;我们希望以研究的方式来达到学生的深度学习,而不要把我们的教学都变成风干了知识点的简单记忆。


我想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大学的支持。办这次大学节,首要的价值就是要受大学文化和精神的深层影响。


第二,办这次大学节,我们希望能影响大学招生方式的转变。多年来大学招生主要是以“宣介式”进入中学的,也就是在学生已经被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完成之后,在收获的端口大学站在那里进行自我推介,以吸引那些用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报考。


我们办大学节就是在倡导把大学“宣介式”招生变成“孵化式”的一种培育。所以,今天有13个实验室进入我们的学校,又有18个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在我们的学校挂牌。


我想我们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像欧阳院士和我们校友强文义先生所讲的那样,高中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让学生认识“我是谁”,知道我将来将走向哪里。



怎么样实现人生的准确定位?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对个性特质充分地认识和把握,我们让学生在体验式的课程环境里边来熟悉、来了解自己的个性;二是学生能够对大学的专业有基本的了解。在了解个性和大学专业的基础上,选择匹配完成生涯规划。


现实是,一些中学生为分而学,考出来待价而沽。在江苏,我考420分,就意味着我可以进入北大、清华的视野;我考400分,就可以受交大、复旦所青睐。这个人是不是具有上清华的潜质,是不是符合复旦的文化气质,被抛在了一边。


我不得不说,如果中国的大学不能改变只是招“分”而不是招“人”这一现状,那么,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大学都将是一句空谈。道理很简单。一流大学建设必须依靠一流的人才选拔模式,才能选拔出一流的人才,也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


我知道现实的政策有时也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我们依旧可以有为,现实的理想是在我们学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初步确立自己的志向,能够把高中的“学业”同大学的“专业”选择贯通起来,把大学的“专业”与踏入社会安身立命的“职业”贯通起来,与人生建功立业的“事业”贯通起来,甚至与襟怀天下的、造福人类、安顿灵魂的“志业”贯通起来,变“为分而学”为“因爱而学”。如果使“五业”贯通,我们的学生都能真正地为了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追求、一种使命、一种情怀而学习,那么几十年后我们国家就将有一群大师涌现!


在此,我非常恳切地表达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每个人每天都应该给自己留一点做梦的机会,否则那颗照亮我们心灵的明灯都会暗淡下来。也许你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点燃了我们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就将照亮他整个人生的前程。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意识到,今天我们做了对历史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我们应该为自己鼓掌!


哲人说,如果只谈理想就会落于空泛,如果只谈实务就会迷失方向。要紧的是把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同我们追求的理想联系起来,只有不让遥远的地平线在我们眼睛里消失,我们的脚才会迈出有意义的一步!






微信来源 | 微信公众号“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微信编辑 | 杭金亮


推荐阅读

用声音给孩子们一个拥抱 | 我是朗读者

对于这些棘手的事,我该怎么办 | 周六茶话会

一位普通老师的成长反思之路:不拼的人生,哪来真功夫 | 故事

愿你风华正茂,归来仍是少年! | 毕业季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