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宋广宁 从肃宁走出的三弦制作大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据说,世界上最好的相机来自德国,最好的手表来自瑞士,最昂贵的钢笔来自法国的私人作坊,价值连城的珠宝出自比利时的家庭工匠,音质最好制作最精密的三弦来自中国的“宋广宁制作”。

     中国的传统经典,包子要数“狗不理”,剪刀要说“王麻子”,三弦还是“宋广宁制作”。


     今年81岁高龄的宋广宁从事乐器制作至今已66年,从当初那个孤身闯北京谋生学艺的毛头小伙儿,到现在顶尖的三弦制作大师,“宋广宁制作”的经典老字号饱含了他66年的沧桑岁月,如果把制作大师的荣誉和光环铺洒到岁月里,这66年,应该就是垂名入甲成龙去的步步足迹。

拜师学艺苦

       宋广宁,1934年出生于沧州肃宁县的西宋庄村,幼年丧父,和母亲一起背负着家庭的重担,养育幼小的弟弟。那时候家里只有几亩盐碱地,孤儿寡母们辛苦劳作,勉强果腹。那一年,天降冰雹,籽粒无收,眼看着在家没了活路,十五岁的宋广宁决定出去闯闯,谋生途径艰难,交通又闭塞,他只身步行至保定,再搭车奔赴北京。原本只求有口饭吃有个活路,却机缘巧合地拜了“义和斋”掌柜的为师,从此与民族乐器制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是1949年全国刚解放,百废待兴,各地纷纷成立乐团,文艺全面复苏,到处都是敲锣打鼓欢庆解放的人群。掌柜的是制作民族乐器的匠人,看准时机着手成立自己的店铺“义和斋”,宋广宁是他开门收的第一个徒弟。

        早年间当学徒学手艺的经历可不是一般的苦,宋广宁又是大徒弟,吃剩饭穿旧衣,擦桌子扫地,洗衣服做饭,来了客人立马就得烧水端茶,给师父干这干那的腿都跑细了,学手艺要趁着晚上偷空打打“夜作”——就是加夜班干活。这些苦,宋广宁从不敢叫苦喊累,反而为自己终于能有个地方吃饭而庆幸。直到掌柜的又收了新徒弟,大徒弟宋广宁才算有了点资格,从使唤打杂到可以专心干活学手艺了。  

      一开始是学做京胡,因为民族乐器里做京胡相对来说容易点。宋广宁从基本功练起,一个竹板,一个竹筒,两根轴,插在一起。说起来好说,做起来可真难,杆子是紫竹的,筒子是毛竹,得上火烤,用火煨直了,再把铁筷子烧红了在上面烫琴孔,一开始自己不敢烫,都是掌柜的烫,他在边上看,后来慢慢地自己也学着烫,再用锉刀锉平滑,用手锯把几公分厚的木头锯成相应的尺寸,一道道工序学做起来完全用手,那时候仅有的电器就是电灯,一点机器也没有。一个手不顺出了不合格的次品,掌柜的脸色立刻就黑下来,也不打骂,直接拿起来猛地摔下去,摔烂了。宋广宁自己在那战战兢兢地又是心疼,又是愧疚,觉得没脸,暗恨自己手笨学得慢……,即使这样,他也没有觉得委屈过,自己从家里出来是找活路来了,找个吃饱饭又能学手艺的地是多不容易啊,师傅打也行、骂也行,千万别赶自己走。


     就这么勤勤恳恳,宋广宁苦练基本功。烤担子,烙琴孔,从学徒到自己能出一件像样的能用的成品竟有一年之久。

         学艺虽苦,却能出息人才。别看当时义和斋店铺小,京胡、二胡、琵琶、阮咸、柳琴等乐器都做,宋广宁勤恳苦学,所以涉猎的工艺也很宽泛。待“三年零一节”学徒期满的时候,他已经是很熟练的乐器制作技师了。“掌柜的”待他也还不错,赏给了他五十块钱的学徒工资,这是他离家挣的第一笔巨款啊,赶紧寄给了远在家乡的老母和幼弟,告诉她们我在外面能挣到钱了,也学会手艺了,咱家有希望了。

 研改三弦琴

          1956年公私合营成立北京民族乐器厂,宋广宁作为私坊人员,受邀任京胡组组长。1957年北京民族乐器厂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下一笔大单,3000把三弦的订制,纯手工,任务相当重,二年才能完成,宋广宁调入三弦组,完成订单的同时他开始与著名音乐家萧剑声教授合作研究改进传统三弦。       


     三弦源于民间说唱艺术,北方大鼓、苏州评弹等都是用三弦伴奏。但传统的三弦颈长,把位宽,音域窄,弹曲艺可以,用来弹奏复杂多变的乐曲就不甚理想。上世纪60年代,宋广宁开始与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萧剑声合作研究改良传统三弦。萧教授提了尺寸的改革建议,宋广宁就反复地研究实验,每款的设计定型都要经历若干次试制才能完成,每个与发音相关的细节都达到极其严苛的程度,经过了数不清的失败,最后才是成功,改进后的60型三弦,山口下移,把位小,弹奏乐曲效果很好。大三弦用项广泛,80年代他又全力配合萧剑声教授合作研制改良了80型大三弦。随着野生蟒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他们又实验成功用仿生人造皮代替蟒皮,获国家专利。      

      1988年,宋广宁担任组长的北京民族乐器厂三弦组获集体改革奖,被评为“全面优胜先进小组”,宋广宁、,。经其研改制作的三弦作为权威的象征被刻以《萧剑声设计、宋广宁制作》的题款,成为乐器制作界老字号的标志。宋广宁也因此被冠以“三弦大师”的称号。


三尺檀龙贯四海

         北京民族乐器厂最初成立的时候还不到200人,像宋广宁这样精于手艺的工匠没几个,相当于高级技师。一开始让他跑业务,到广州、上海、长沙、山西采购原料,过了些日子,他觉得不适合也不喜欢搞外交,自己学的是手艺,就是干活的料啊,可不能因为天南海北地跑把手艺忘丢了。为了不使自己的手艺生疏,宋广宁主动要求还是去一线做自己的老本行。

        三弦属于弹拨乐器,一把好琴音质高低取自于面板皮子的原料、手工松紧、产地。每一张原皮展在他面前,仅凭目测就能知道皮子出多少好料出多次料,凭经验手感就能感觉原产地。面板上蒙皮子更是关键, 也是经验,劲大崩了,劲小又松了,声音不脆。宋广宁的习惯是一边蒙一边用铅笔敲,皮子湿的时候敲着什么声音,干了最后落个什么声音,全凭耳朵听。敲出一个调,教授说这个音质好,他就强记住那是个什么调,熟能生巧,他在鉴别音质方面有了自己独特的技巧。

90年代初,全国各地乐器厂生产的三弦没有统一的标准,后来以宋广宁制作的三弦为范本,统一了标准。但是标准统一,只是各部件尺寸的统一,内在的品质是没有办法统一的。 宋广宁制作的三弦,高音清脆,低音浑厚,反应灵敏,便于演奏,就连装饰用的葫芦头雕花都是精工细作,在业内堪称金牌。当时推广三弦琴的大型演奏会上,全部都是用“宋广宁制作”来演奏,,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报都有过相关报道。国外像美国、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国家,都只认宋广宁三个字。“宋广宁制作”三弦已经成为专业三弦演奏家必备的乐器,萧剑声、张兴华、魏巍、刘德海、赵承伟、徐阳,吴强、魏喜奎、马增蕙、宋飞,内蒙音乐学院的教授呼伦亚齐……等等诸多的国家级知名演奏家、音乐家,以及很多民间老艺人都对“宋广宁制作”青睐有加,都习惯使用并收藏“宋广宁制作”,很多音乐人以拥有一把题款有“宋广宁制作”的三弦为荣。不久前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偶得两把题有“宋广宁制作”的三弦,喜爱至极,因无缘谋面宋老深感遗憾,托人辗转赠送宋老两张自己的新专辑。著名音乐家萧剑声教授亲笔题赞宋老的制作技艺“三尺檀龙贯四海”。 

     这期间一位日本乐界人士偶然见到了一把刻有“宋广宁制作”的三弦,惊为上品。弹奏起来得心应手,便去民族乐器厂寻根,得知宋老已然退休离厂,便四下打探,几经周折辗转才得以面见宋老,又推荐乐界友人纷纷订购宋老制作的乐器,“宋广宁制作”一时享誉海内外,很多演奏家都以拥有一把“宋广宁制作”的琴而骄傲和满足。

传承,不能丢了手艺

         1994年,退休后的宋老闲不住,更放不下几十年的手艺,他注册了“京艺乐器制作修理”,主要给乐器厂做加工活,有人拿着用坏的琴来找他修,他也不推辞。

         除了自己对民族乐器的继承和发展外,宋广宁还把家乡的兄弟子侄带出几个,传授技艺。岁月久了,有几个徒弟、子侄也出去自己闯市场,并都在乐器制造业创出各自的成绩,这也是宋老对传承民族乐器制作行业的贡献。


     思乡是一种最美丽的人生情感,在外谋生的这些年,故乡肃宁常常在宋广年心中萦绕,加之近几年肃宁各方面的发展都蓬勃向上,于是宋老把事业转移到老家肃宁,于2003年成立“肃宁京艺乐器厂”,后更名为“广宁乐器有限公司”,儿子宋从建遵父命辞去工作帮他管理公司,宋老则专心致力于乐器制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宋老多年的专注下,广宁乐器有限公司申请了自己的《宋广宁》、《广宁乐器》两个注册商标,“宋广宁制作”还被认定为“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宋老的大徒弟郭占杰成为三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如今,宋老年高,他坚持了一辈子的手艺仍然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他告诫徒弟们一定不要丢了手艺,不要过分依赖现代化工艺,不要过分依赖机器,那样虽然产量高,不出次品,但是也很难出精品,绝品。他始终认为每一个部件工序经过了手的搓摸,有了人与琴的心灵对话,就有了灵气,有了生命,手工制作的每一把琴都会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品。

(本文作者刘艳菊。转截此文请注明出处:肃宁大喇叭。)

肃宁人儿,肃宁事儿,肃宁的故事有滋味儿。关注微信公众号,肃宁大喇叭,每天都有新惊喜。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