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昔人功夫好 今人理论高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太极拳贴吧”可订阅哦!

      太极拳由鼎盛时期的注重内在功夫和技击实战,逐步演变为现在的以健身为主,所演练的套路大多只讲究柔和美,强身健体,活动筋骨,而追求真功夫者甚少,甚至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或不相信太极拳具有深厚的功力和技击神功,更无缘亲眼见到。这种现象应当说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然而,太极功夫真的成了昨日黄花,再也没有什么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去追求了?

      太极功夫不仅是曾经让太极武术大放异彩的历史遗产,同时也是具有永久生命力和现实意义的活态文化。即使从健身的角度讲,追求内功可以使人达到内气充盈、精神饱满、身心愉悦的境界,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高级锻炼形式;不求内功只有简单机械的动作,何异于空架子“太极操”?


   为去病健身而“比划”拳的人,能达到活动筋骨的目的即可,他们本身对太极功夫就没有甚么太大的渴求,我们也不能苛求这部分人为发展太极功夫做出什么贡献,但那些以武林人士自居、以此为生、本应承担此种责任的“圈内”人,也自觉不自觉地走入误区,这才是导致太极功夫逐渐衰退的关键因素。

     一是只重姿势,不练气势。主要是当今学拳练拳者大多只注重姿势的“柔”和“美”,不追求内在功力的修炼。“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若在传练过程中,只注重外表的姿势而忽略追求真正的内功,则无异于买椟还珠,将太极拳最有价值的东西丢弃了。

     二是只重宗传,不重真功。正宗嫡传在太极功夫的传承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类名家辈出,这点毫无疑问,我们一定要注重正宗真传。但再好、再神的真传,若自己不下苦功也同样不行。现在的拳界过分重视嫡传,拳师见面即论姓氏和代数,却很少论及真功。正宗未必得真传,真传未必有真功。这种只重宗传、不重真功的现象容易造成一些大师后裔下苦功不够,却以正宗名家自居,视众人皆假,唯我独真,结果是相互看不起,不仅有损祖上威名,还限制了太极拳的交流和发展。

     三是只重名气,缺少豪气。一些拳师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一般不敢再轻易与人竞技,只怕万一有失,坏了一世英名。这当然和武术界“人言可畏”的氛围有关,但更主要的是自己缺少真功夫,没有英豪气。因此“老师只会打徒弟,不与别门论长短”,使太极拳出于保守和封闭的状态。另一方面,太极拳圈内的一些错误认识和不 ,也妨碍了太极真功的切磋和交流。像武侠小说等文学作品和武打片的夸张渲染等。

     四是理论高深,功夫肤浅。我们说太极拳是理论拳、是文化拳、哲学拳,但绝不是只说不练的“玄”拳。历代太极大师无不强调太极功夫的实践性,即使主张“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艺之末”的张三丰也屡屡强调实践和武事,指出“必当以武事传之而修身也”。再好的理论练不成身上的实际功夫,等于零。

     “昔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这是太极大师董英杰先生当年对太极拳界初显此风时的感慨。时至今日,此种风气愈加严重。练拳者热衷于谈玄论道、五行八卦、海阔天空,而内在功夫却仅得皮毛,反而自视甚高。明白人无不清楚,今日有些拳家正如“九斤老太太”所言,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了。

     “民间高手今何在,太极真功无处寻”。太极拳的套路、架子虽然传承下来,并得到了普及和光大,但是曾让太极拳大放异彩、魅力无穷的内家功夫,却正在濒临灭绝的境地,这种现象理应引起太极拳界有识之士的足够重视。

---------------------------------------------------------------------------------------------------------------

觉性灵明力无边,一粒金丹上指尖;

动静刚柔谁作主,金钟转处是真诠。


免责声明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共同推动传统武术发展!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