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厉害了!婺源一工匠获评“大国非遗工匠宣传大使”,全国仅10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1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筹备仪式上传来好消息,国家级非遗项目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婺源县朱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亮根获评“大国非遗工匠宣传大使”(全国仅10人),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颁发证书,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这标志着婺源非遗保护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今年44岁的江亮根是土生土长的婺源人,出身贫寒,但凭着顽强意志和不懈追求,在砚艺界不断声名鹊起,并为传承和弘扬歙砚制作技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砚台也有梦想”

——江亮根的求艺之路


在婺源,说起“江亮根”这个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砚台”这个名词。砚台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好。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原产地,婺源有很多人从事砚台雕刻,以此谋生,吃“文化饭”。


江亮根,1972年出生在婺源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父母就让他跟着表姐学雕砚台。凭着勤学、悟性和吃苦,24岁的他就从表姐家“出师”了。


“墨池虽浅,却探不到底”,拜师学艺的过程是艰辛的,江亮根每天在石头上敲敲打打,石头上金星直冒,他的眼里直冒金星,敲碎的石末飞飘起来,被他吃进嘴里。然而,在学艺的过程中,江亮根却感受到了一方小小砚台的博大精深,其集雕刻、书法、绘画、诗词、印章等于一体的艺术,令他沉醉其中、痴迷不已。


“要想在砚台雕刻上有所造诣,光靠几年的功夫远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江亮根说,辞别表姐后,他又告别了新婚燕尔的妻子,只身来到安徽歙县,拜著名民间艺术家、砚台雕刻家方见尘为师。为了集百家之长,江亮根又奔赴景德镇、西安美术院校等地潜心研修。就这样,他在砚台的陪伴下,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学砚台雕刻就是为了糊口饭吃。然而,在江亮根看来,砚台也有梦想,这是一种文化,需要保护与传承。拜师学艺过程中,为了能够学到“真功夫”,江亮根用诚心打动师傅,甚至不要工资。当时,年轻的他眼眸子里透出的那份执著、真切与渴望,令师傅们所感动,于不期然中就将毕生所学悉心传授。功夫不负有心人,江亮根很快就在众多学徒中脱颖而出,成为“年少老成”的砚雕师。


2002年,江亮根砚雕作品“思秋”“踏雪寻梅”荣获江西省第二届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二等奖,同年江西省文联、文艺家协会授予他“砚雕民间工艺美术师”称号;2004年,他的作品“塞下曲”荣获第十五届全国文房四宝名师名砚博览会金奖;2006年,江西省人事厅授予他“砚雕工艺美术师”称号;2008年,他被评为国家级非遗“歙砚制作技艺”江西省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跻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砚雕厂不能毁”

——江亮根的砚雕情怀


“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这是一代文豪苏东坡《孔毅夫龙尾砚铭》中对歙砚的赞美之词。南唐后主李煜称“歙砚甲天下”。蔡襄更将歙砚比作价值连城的“和氏壁”,他在《徐虞部以龙尾石邀余品第》中云,“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900多年前,黄庭坚还专程来到婺源对龙尾砚石做过调查,并慷慨作歌《砚山行》。


过去,歙砚可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婺源龙尾砚厂也是“吃穿不愁”。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人们书写方式的改变,加上外部条件的变化,2001年,婺源龙尾砚厂产业萎靡,需要改制。当得知有人想买下婺源龙尾砚厂搞房地产时,江亮根忧心匆匆,夜不能寐。经过再三思索,他手写了一封信给婺源县委,希望领导能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长远角度考虑,将龙尾砚厂转让给他。幸运的是,婺源县相关领导支持他,认为他的想法“有远见,值得保留”。


当时的江亮根年纪轻轻,并无经济基础。为了保护好婺源人的文化记忆,他随即四处奔走,举债将老砚厂盘下,并更名为朱子艺苑。


“婺源是朱子故里,文风鼎盛之地。取名‘朱子艺苑’也是弘扬朱子文化。”江亮根说,我们希望龙尾砚能重新展现它金石永固的特性,像朱子理学一样传播久远。


从一个小作坊的老板到一家企业的管理者,身份的蜕变对江亮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没有系统学过管理知识,他只能将自己常年与砚台打交道所领悟的东西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他以“扬传统文化、做百年品牌”为己任,以“求真”打造产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文化传承。


为了加快朱子艺苑“重振雄风”,江亮根还聘请素有“徽州奇人”“中国砚雕第一人”之称的方见尘担任朱子艺苑的艺术总监,并以百万年薪聘请行业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张硕、刘明学聚集朱子艺苑。自此,朱子艺苑大师云集,学术交流氛围浓厚,产业发展日渐兴盛。朱子艺苑也因此完成了由前店后坊这种砚台行业最为普遍的小规模商业模式,上升为产业集群化发展,一跃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得知情况后,书法名家沈鹏还欣然为朱子艺苑题词。


近年来,诸多慕名前来学艺的人才也在朱子艺苑得以圆梦,从这里走出歙砚制作匠师120多人,还常态化举办歙砚制作技艺大赛,健全歙砚制作人才培育体系。2012年,朱子艺苑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跻身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2015年,获评江西省人才工作示范点。



“砚园也有作为”

——江亮根的文化自信


“有思想、有追求、有作为”,这是大家对江亮根的中肯评价。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婺源人,对家乡有着强烈的热爱之情。近年来,在看到婺源旅游发展红红火火的同时,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打造一个文化旅游景区,填补婺源“城市游”的空白?这个“知行合一”的企业家又忙起来了。


自2008年起,江亮根先后筹资5个亿,在朱子艺苑精心打造了一处文化博览园,并取名“熹园”。熹园集园林景观、徽派古建、朱子文化、非遗技艺等于一体,向外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南文化园林”。“我就想通过旅游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歙砚,带动文化传承与发展。”江亮根说,通过实施“文化+旅游”战略,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兴文化,谱写婺源旅游新篇章。


“思路决定出路,行为决定作为”,在江亮根的不懈努力下,七年磨一剑,2015年,熹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文化联姻旅游的方式,熹园将蒙在龙尾砚脸上的薄纱褪去,让世人以直观的触碰和观赏的形式,重新认识这一国之瑰宝,并主动参与到这一古老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中去。


熹园以山水为依、徽建为镇、池阁为相,尊经阁、朱家庄、,除了对朱家庄进行“修旧如旧”外,、汪应蛟等先贤讲学场景,并穿插徽剧、傩舞、茶道等“非遗”节目演出。置身其中,一股浓郁的朱子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如今,作为一个以砚台为主题的园林,熹园年接待游客逾60万人次。


“我们还与婺源县教育局达成合作备忘录,设立朱子理学教育实践基地。”江亮根说,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熹园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活动。其中,“蒙童开笔礼”是熹园国学教育的一块招牌,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形成“英雄出少年”新气象,并多次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晚间新闻的报道。


谈起下一步发展打算,江亮根说,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必然趋势。如何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做到坚持自我、不忘初心,是他一直在思考的东西。


“我们将以婺源县城为核心,倾心打造‘一山、一水、一城、一园、一圣人’为概念主题的熹园山水文化旅游综合体,以更大的景区体量,为弘扬非遗文化提供更加宽广的展示平台。”江亮根说,“唯此,才对得住‘大国非遗工匠宣传大使’这个国字名号。”



主编洪容辉      编辑:曹炳辉   李华龙

主办:

新闻热线:0793-7362600

投稿邮箱:wywxb2015@163.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