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楼市风暴来袭,中国前10大城市谁能挺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8年是中国楼市的风暴之年。


货币政策的收紧,租赁用地的扩张,房产税的呼声高起,2018年的楼市,已经渐入风雨飘摇之中。


今天花了些功夫,盘点了中国前10大城市的人口走势,而在楼市的风雨飘摇之中,到底谁最能挺过风雨、先见彩虹?又到底什么才是楼市的诺亚方舟?


人口才是房价走出“风暴口”的诺亚方舟!


1


在顺周期时,资产价格的上升,极容易增加投资者的思维惰性,过去20年的房价走势即是如此。


但是,在房价已经到达平衡周期时,对决定房价走势的诸多因素,就有必要仔细厘清,谁是次要因素,谁是主要因素?谁对短期走势有影响,谁对中长期走势有影响?


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供地政策、以及限购、限售政策等等,这些仅是次因素,也仅仅对短期房价走势构成影响。


那么,谁才是主要因素,谁才对中长期房价走势构成影响呢?人口!!!


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城市的房价走势,短期炒买炒卖或可,但是,归根到底,取决于真实居住的需求——不管是租房子住,还是买房子住,只要真实居住的需求强烈,房价即便短期不涨,中长期依然是要涨的,而如果真实居住的需求减弱,房价即便短期大涨,中长期依然是扛不住的。


一个城市真实居住的需求,取决于其常住人口的变化——常住人口增长了,房价必然有上涨的潜力,常住人口减少了,则房价有下跌的空间。


而在房价处于宏观调控叠加政策调控的“风暴口”之下,谁最能挺过风暴,显然是常住人口增长的城市,谁最经不起风暴,当然是常住人口减少的城市。


2


那么,2018年,中国的大城市,到底谁最能挺过风暴呢?


我挑选中国前10大城市,先来看看过去一年常住人口的变化(2017年)。



第1名——深圳


在过去一年,深圳常住人口足足增长了近62万人,这是继2015年增长60万人、2016年增长60万人之后,连续三年,每年增加50万+的常住人口,这是中国的城市奇迹,在互联网新经济的带动之下,这座移民城市对于人才,依然具有不可或缺的魔力。


第2名——广州


2017年,广州常住人口足足增加了45万多人,已经成为145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其常住人口增长,最近三年保持每年40万+的态势,也充分证明这座历史悠久的“对外窗口”城市,依然焕发着不可抑制的活力。当然,与深圳人口增长来自全国相比,广州的人口增长至少有一半来自省内。


第3名——杭州


继2016年常住人口增长17万人之后,杭州对人口的吸引力,仍在持续升温,2017年常住人口大幅增长了28万人,这是这座江南名城历史上所没有过的,除了900多年前南宋定都杭州造成北方人口大幅迁入外。虽然,杭州的常住人口增长低于广州,但是,在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带动之下,其常住人口的增长,绝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人口增长的质量相对优于广州,所以,最近半年,一度有“北上深杭”的说法。


第4名—第7名,在前10大城市中,常住人口增长整体均为正,排名位居中流,就不一一细述了。当然,从中长期看,重庆、武汉这两个城市的房价,依然有较大的上涨潜力,毕竟房价的基数,在中国大城市中相对偏低,而常住人口的增长,最近三年年均都在15万以上。


北京、天津和上海,是常住人口增长的倒数三名,也是中国前10大城市中,仅有的人口增长为负的城市。


倒数第二名,天津,这座北方的港口之城、重工化业之城,其2017年常住人口呈现流出的态势,港口之优势,对于新经济的发展并不加分,而重化工业则更是在环保压力之下萎靡不振,若论GDP增速,2017年天津则在前10大城市中倒数第一,经济如此不堪,其人口流失并不意外。


倒数第3名北京,倒数1名上海,一个是帝都,一个是魔都,这两座中国唯一的超级大都市,2017年常住人口分别减少2.2万人和7.52万人,这同样并不令人意外,一是超强的限制落户政策,你买得起房,也不一定落得了户,更何况,你买得起,也不一定有购房资格,二是超高的房价、以及企高的生活成本,已经使一部分北漂无奈逃往二线城市。


3


当然,除了上述前10大城市外,在苏州、宁波、西安、青岛、石家庄、合肥等二线城市中,2017年常住人口增长,最值得一提的是长沙,2017年长沙常住人口增长了27万多人,相对偏低的房价基数,目前仅1万元/平米稍多些,其未来房价应该依然有较大的上涨空间(2017年已上涨40%左右)。


人口才是决定房价的核心因素!


2018年是中国楼市的“风暴之年”,并且这一风暴至少将持续3年。我们需要观人口之增减,从而预判房价之走势,以避免房价之风险。


危机已经临近,对于人口增长为负的京津沪,在未来三年,虽然不至于发生暴跌之风险,但是,房价至少将横盘三年之久——不涨就是跌,因为你的资金有成本。


而在房产税渐行渐近之下,在未来3年,高房价的城市,其房价压力将显著高于低房价的城市,毕竟,未来房产税将是以房屋总价为基数的,同样是100平米的小三房,北京价值1000万,而长沙可能仅有100万,从而所交房产税的金额,也将是长沙的10倍,但是,从事同样一份工作,你在北京的收入,难道会高于长沙的10倍吗?不可能!你至多是长沙的1倍。


对于这个行业最关心的本质上就是房价。


1


了解房价,本质上就是了解这个城市,因为房子是城市的股票。


而了解城市,需要明白这个城市增值的原因和动力来源。


如果理解城市太难懂,你把一个城市理解成一家企业,很多道理就容易说得通。


企业做大做强,不论依靠什么模型扎根哪个行业,做大有一个绕不过去的:是否愿意为企业投资以及是否有强劲的融资能力。


,毫无疑问都是这样的范本。


那么对于城市发展来说也是如此,是否愿意投资决定了城市发展的价值上限,是否能够借钱发展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


房地产这行为什么涨幅会超过其他行业,除了很多因素之外,中间有一个重要的逻辑就是信贷,可以杠杆本质上是放大了房价的增长幅度。


但是为什么地产这行会存在杠杆,以及杠杆长线来看对于房价的引导会怎么样?


明白这一点,后面的很多逻辑就容易说得通了。


2


中国经济未来有两个主旋律,第一个是去库存,第二个是去杠杆。


房地产这行能够运行起来,有一个重要逻辑,就是从源头开始就充满了杠杆。


企业融资杠杆,土地开发抵押,施工垫付,销售是期房预售,一切所有都充满杠杆。


不论这个模式对不对,但是这是既定的现实,在中国楼市里普遍存在,或者说几乎就是主流开发模式。


而那些非主流的做重资产只有的港资企业,也如你所见慢慢的撤离了中国市场。


所以在这样的运营逻辑下,每个环节都带动着杠杆的背景下,平价卖房或者降价卖房本质上是没有客观运行空间的,杠杆太多,平价销售就会带动资金链破裂,亏损也会随着杠杆成倍放大。


所以所有的房企死,本质上不是因为亏不起,而是因为资金链撑不住。


那么在借杠杆运营逻辑下的房地产开发,本质上就必须要接受涨价这个现实,对于大量的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来说则更是如此。


所以不论你是否接受,以及不论这个逻辑是否合理,但是我们需要认清这个事实:只要一天去库存还在,那么房价就还需要涨下去。


3


当我们明白这个逻辑之后,后面的问题就简单多了。


没有库存的地方,会大肆的收紧信贷;有库存的地方,信贷给予支持帮助去库存,在库存去完之后再收紧信贷。


一线准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的分水岭,就此开始分开。


一线城市没有库存压力,所以整个行业都是给有钱人的,房企你有钱,你全额拿地,你撑得住到现房我再给你预售证,客户你想抄底,那么你就全款买房,一切都是有钱者的天下。


三线城市和以下都需要去库存,所以整个行业都是有胆人的,愿意接盘者都会得到很好的信贷支持,银行和你一起买房,把所有的杠杆从房企里转移到客户手上,然后再通过房价的上涨保证C端持有房子没有异议。


为什么要鼓励城市群,为什么二三线城市人才抢夺,为什么那么多湾区经济,以及为什么会有雄安新区,当你看懂这个格局,如今全国的一些大动作或许就有了实际对应。


未来的政策导向一定全部在二三线,明面上的政策利好以及暗面上的信贷支持,90年代初一线城市经历过的一切都会在未来重演,只是过去的介入者是外企,如今清一色的换成了国家队。


4


未来一线城市的发展则更加简单。


我们看到的租售并举也好,看到的房产税也好,都是在引导客户长期持有房产,赚钱模式从交易套现到每月收租,房子在一线城市变成有价无市也是大概率事件。


很显然,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会滞缓,信贷被抽空后会最大程度的降低涨价幅度,再加上流动性被锁住也直接给涨价浇灭最后一丝火苗。


但是市场依然保持问题,因为房子不涨,但是客户依然没有怨言,一线城市大量的棚改是另一种个人收入提升的方式,拆迁给钱,拿钱之后就必须买房,而且也不用贷款买房。


后面持有也变得毫无问题,没有房贷的持有,本质上就是持有一个商品而已。


5


一线城市的调控比三线城市精密的多。


所以未来的房价走势也就变得简单的多,一线房价高位盘整,二三线城市价格崛起,这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这个大概率还需要一个前提条件。


需要一个样板,就是那些1.5线城市的样板。


只有强二线城市能够起势,才能够带动三线城市发展,才能够对外界信心,我们做不了下一个上海,起码可以做下一个杭州。


很显然这样的逻辑更加能说服人。


所以从这个角度,你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杭州、厦门、重庆以及一线城市的落后者广州,去年可以得到那么多重磅利好,他们是这一轮城市发展绕不过去的纽带,只有他们能够起势,才能换来整个城市群的一体化。


换句话来说,当初不计成本打造陆家嘴的场景,不会在一线城市里发展,但是落位强二线,则是非常的有可能。


这是过去一年大量的强二线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十年前一线城市发展的逻辑。


6


那么未来,这样的逻辑会传导到哪里,回答一个问题。


那一线城市靠什么发展?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提到了,一线城市已经不需要融资和杠杆,载体里已经装了足够的资本,未来他们需要做的是投资外部。


也就是投资其他的城市。


一家企业和一个城市都一样,如果已经足够大了,还想继续做大,下一步就是投资足够多的潜力城市,哪怕失败了十个,只要一个成了,那么给你的回报就是非常丰厚的。


所以在这个逻辑下,你再来看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就有逻辑可寻。


很显然是会在环一线城市的三线城市,因为只有这些城市,才有可能接受一线城市的投资。


当杭州、苏州、郑州这样的城市成型之后,接下来马上打造的环一线城市的三线城市,大家拿着地图去找,这里到处金矿。


未来的政策利好,信贷支持,十年前在一线城市发生的,去年的强二线城市发生的,不用三年,就会遍地开花一样在环一线城市里落地。


7


如今大量的城市正在接受投资跨越式的发展。


2014年底,国开行等金融机构中,搞出了一个叫PSL的东西来帮地方政府推进棚改。


PSL,中文名应该叫“抵押补充贷款”。实质是一种期限长、利率低的贷款。虽然货币在不断收紧,但是通过这个PSL,依然可以大量的三四线城市输血。


这个过程不知道城市发展是否能够变好,但是在杠杆作用下,房价一定会企高。


当然可能也有很多人会担心一线城市会因此价格下滑,但是要明白,一个金字塔,如果下部更加强壮,本质上会让顶部的更加突兀。


未来一线城市的房产价值越来越高一定是必然,而且无极限。


但是价值越来越高的背面是变现越来越难兑现,一线城市绝大部分的房子持有或者被持有,接盘人越来越少,但是因为杠杆消失所以房价也不存在下降的可能。


8


总结下未来城市的几个判断:


1、未来的一线城市会变成超级城市,而超级城市的运营逻辑越来越像雄安范本,即不依赖房地产驱动的城市模型。


2、二线城市正在上演2010年之后的楼市疯狂,会有城市脱颖而出成为一线,中国一线城市群会放大。


3、三线城市在等机会,那些发展成功的二线城市,下一步就是快速带动周边三线城市,那些发展失败的一线城市,下一步也是快速的拉拢周边的三线城市。未来的三线城市就看区位,位置好的就是机会,这属于老天爷给饭吃。


一线城市的房价停滞,二线城市会顺延,三线城市会是未来三年的主力增长点。


当然,这里面最大的风险是,中国的二线城市太多,三线城市更多,能够成的,不会超过5个。


这个概率,就跟天使投资的成功概率一样。


我曾经说过,房票贵过房子,在用房票的时候,选城市会是一个最重要的命题。


所有人在投资的过程中,低头做事,也别忘了抬头看天,房价波动的信号就在这混沌的市场里悄然间转移。


短短20年,我们已经被教会只有房产才是一切财富的固化容器和最终归属。股市、债券、期货、比特币都属于投机品,获利后无一例外的全部兑换成房产,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安全感。一线买不了买二线,二线溢出的买三线。买一套的是刚需,买两套的是改善,买三套的是学区。一生的家当全部体现在房产上。


20年的轮回中,我们发现房子还是那套房子,除此之外就是附加了20年的拼搏和30年的房贷。20年的轮回中,我们才刚刚明白原来房住不炒就是98房改。


也许一切都是轮回,没有人真正能够得到,得到多少也就是失去多少。在这纷繁多变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属于你,包括房子。任何东西都可以改,任何东西都可以变,何况你拥有的几套房产。你自以为智慧的投资和巧取豪夺,也许只是加速奔向另一个枷锁。以后还会如何变化,没人知道,以后还是否属于你,也没人敢打包票。个体太过渺小,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继续积累,继续买房,因为已经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安全感。


别嘲笑韭菜,因为你就是韭菜,别讨厌收割,因为你注定会被收割。


2018年,早准备,方安心!


来源:国英观察、真叫卢俊(ID:zhenjiaolujun0426)

作者:杨国英、卢俊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人脉变现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