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工作 10 年月薪 7000 元:没有见识的努力,都是瞎忙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鑫哥是一家行业报的资深记者,在北京奋斗了10年,去年终于提了副处。

 

前几天鑫哥约我吃饭,刚坐下就说:我准备辞职了。

 

我一点也不惊讶,鑫哥抱怨过无数次了:副处级月薪才7000块,太tm穷了,而且在我们这种事业单位,整天谨小慎微,心太累了。

 

就是这次提副处,还有人写信举报,说鑫哥接受外企邀请出国采访,多待了四天才回国。

 

其实那次多待的四天,完全是鑫哥自己出钱。快四十岁的鑫哥还没出过国,就趁机在国外玩了几天,食宿自费,花了近半个月的工资。心疼得不得了。

 

我知道鑫哥是真穷,尽管刚毕业房价便宜的时候,两边老人一起支援了首付,但房贷还是把鑫哥两口子压得喘不过气。

 

这之前,鑫哥一家已经五年没回昆明老家过年了,原因竟然是机票太贵。今年还是跟我借了一万块才回家过了个年。

 

有一次喝完酒,鑫哥直抹眼泪:我觉得自己挺不孝顺,也挺没出息的,加班加点的干了这么多年,一分钱给不了家里不说,还经常得跟爸妈要钱。

 

我给鑫哥分析,你并不是工作能力不强,更不是不努力,只不过在很多事情上走了弯路。

 


01

见识太窄的人

总是庆祝平庸


前几天中信出版社送我一本吴军老师新出的《见识》,这本书把见识这件事说透了。书里说:

 

很多人之所以成不了大气候,不是因为能力不行、机会不够,而是因为见识太窄,导致目光短浅,对自己一点平庸的成绩自得自满,过早的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停止了奔跑。

 

鑫哥十年前进入这家行业报,这家报纸在业内的待遇和影响力都还可以。加上很快就拿到了北京户口,当时鑫哥可以说志得意满。

 

但这十年,互联网发展风起云涌,报纸受到的冲击日甚一日,再加上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福利管理,鑫哥5000块的月薪一拿就是5年,直到评上高级职称,又升了副处,月薪才各涨了1000块。

 

按理说,传统媒体式微的信号很明显,体制内晋升道路又无比漫长,每上一级的调薪也微乎其微,鑫哥在选工作的时候竟然完全没考虑,只是觉得能在北京留下,拿个户口就很好了。

 

而且这十年外面的世界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可鑫哥的技能和知识结构,跟十年前竟然没什么根本的变化。


鑫哥一度觉得自己很牛逼,一来到报社就好几篇稿子上了头版头条,还是报社里拿产经新闻奖最年轻的记者。领导几次当众夸鑫哥:我们很看好你。

 

这些成绩对刚工作的人来说是不错,可是如果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这些不值一提。

 

鑫哥在被工资条一次次打脸之后,加上自己的同学都一路高歌猛进之后,才发现这个道理的。

 

吴军老师也说,20年前自己的语音识别技术在国内还算不错,但是在一次国外的学术交流上,对比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卡耐基·梅隆大学的顶尖高手,才发现自己的那些东西根本不算什么。

 

后来吴军干脆放弃了自己在国内的一切,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博士,见识了许多世界级的计算机大师,和很多在国内根本接触不到的技术。

 

吴军回忆那段经历时还感叹:如果没有那次学术会议,我会一直觉得自己蛮不错,永远不会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大。


见不到天地之大的人,总会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跟真正的不错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02

缺乏价值观支撑的

勤奋不能持久


真正的勤奋,都是需要价值观支撑的。


这种价值观就在于,你是真正认可勤奋工作的意义,还是觉得勤奋是给别人看的。

 

很多人都在演勤奋。

 

这不是说那种那种没有战略、没有效率的勤奋,而是说很多人在表演,要么是展现给领导同事看,要么单纯是为了发个朋友圈,可是当真正被繁重的工作考验时,很多人就现了原形。


有一次我坐高铁去上海参加活动,遇到一位自称来自发改委某机构调研组的一位老先生。

 

老先生跟我聊了很多,聊到他们在江苏做的一个水利调研项目的时候,他说:


只有真正的勤奋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那些假勤奋的人看起来很风光,其实最后达不到很高的高度。


我问,您觉得什么是真正的勤奋?

 

老先生说,有的人真勤奋,他觉得一件事情交到他手上,千难万难也要完成;有的人假勤奋,他们工作的时候就是熬时间,跟领导汇报的时候张口闭口每天工作18小时,为的是让领导看到他们的苦劳。

 

他还举了他们在江苏做水利调研的例子,这种调研可不是简单的开开会,随便写两个报告,而是真的要深入水渠大坝调查,而且要反复的开会研究、写报告。

 

加上当时领导的工作作风很硬朗,大家每天都工作16小时以上。


所有人在最开始,都跟领导表态自己要全力以赴,哪怕不睡觉都行。


可是连续一星期以后,有的人开始磨时间,有的人开始跟领导报委屈,有的人开始屡屡出错。只有一小部分人还真正的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一如开始。


能够做到“不厌其烦”的人,往往都是超人。


这种人的勤奋才是真的勤奋,一个人的工作生涯不只短短三五年,而是三十年,甚至五十年。


如果没有价值观支撑,只靠表演,是演不下去的,也是演不好的。

 


03

找不到自己的人生节奏

被一些表象的东西牵绊


绝大多数人追求的都是比较表象的东西,比如高工资、户口,房子、车子。


当然这些很重要,但是如果总是追求这些比较浅层次的东西,你也容易忽略真正重要的东西,打乱自己的人生节奏。

 

那什么是人生节奏呢?


就是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然后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不断地精进自己,而不是:

 

看到别人买房买车了,你也要;

看到别人娶妻生子了,你也要;

看到别人年薪百万了,你也要;

 

你要思考的不是别人做到了什么,所以你也要做到什么,而是要思考你原本需要什么。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很容易分心,也很容易被物质的东西拉到现实当中来。

 

但是你要明白,那些真正伟大的东西往往跟钱无关。

 

这不是说钱不重要,而是说顺序不对:

 

聚焦短期的利益得失,会让你忽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就是所谓的富人思来年,穷人思眼前。


有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老板,今年融到了近3亿美金,安排我做了一次采访。

 

采访的时候他告诉我一个故事,他的两个师兄毕业的时候技术实力都很强,但是A师兄为了高工资进了IBM,B师兄因为看中了雷军和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跟随雷军一起创立了小米。

 

现在两个人的人生状态不言自明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人当初看重的东西,比如薪水,比如出国、津贴这些看似优厚的待遇,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

 

所以,你要去找到你真正热爱并且擅长的东西,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而不要受到无关的东西的牵绊。


不要再随波逐流,奔跑吧。




链接:胡歌12年后首谈致命车祸:人生是一场难得的修行,不要轻易交白卷



只有经历痛苦,你才能剧烈成长;咬牙坚持之后,你才能闻到生命的芬芳。


《朗读者》最新一期,董卿请来了胡歌。围绕这一期的主题——生命,我很期待他会聊些什么。


胡歌提到了12年前的那场车祸,那道伤疤至今还会隐隐作痛。12年是人生的一个小轮回,他对生命、对人生又有了新一轮的成长、反思与思考。


在朗读环节,“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谨以此,他想献给所有在迷雾中砥砺前行的人们。


大概也是献给在人生的迷雾里一直穿行的自己吧。



01

见自己


胡歌是个运气很好的人,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初入名利场,很多人要经历很多年的蛰伏,才有露面爆红的机会。


对于2005年刚刚毕业踏进影视圈的胡歌来说,仅凭一部《仙剑奇侠传》,就让鲜花与盛名如潮水般向他涌来。


他有了更多邀约,忙到无法分身。少年得志,巨大的名声,仅仅23岁的年轻生命是否承受得住盛名。


通常,大起大落都是命运的伏笔。


2006年的一场车祸让在生命顶端的胡歌遁入黑暗,失去一个好友,与死神擦肩而过,完美的容颜尽毁。



《朗读者》他回忆当时情状:“画面挺震撼的”,当时右边的脸比左边大了整整一倍。


他说,那一刻,其实并没有觉得很难过,(对于成名)其实心里并没有做好准备,一直是挺虚的,那一刻的最直接感受是——终于可以休息了。



一场飞来横祸,按下了他顺利人生的暂停键。


这段时间他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命,还要忍受手术的病痛,光在脸上就缝合了100多针,但还是留下了明显的疤痕。


也是在那段疗养时段,他让黄磊给他开了一系列书单,并在这段暂停时间内,写下了一本书《幸福的拾荒者》。


在这本书里,他直面了自己的痛苦与颓丧,也看清了最真实的自己。


10个月后,他回到《射雕英雄传》剧组,因为全剧组都在等他回去赶戏。再次上镜,他“享受”到了拍广告的待遇,能拍左面就不拍右面。


享受照顾,拖慢进度,那个时期在剧组的心态,内心有多煎熬只有他自己明了。


很多时候,他都有“这部戏拍完我就不再拍了”的念头,终于等到导演宣布“胡歌杀青”的那一刻,他立马就跑走了,沿着海岸线头也不回,那一刻内心一直积压的委屈、迷茫、无奈、孤独,终于完全释放出来了。




02

见天地


想来很奇怪,上天造了一张绝美的容颜,然后亲手将它撕碎,待它慢慢重组愈合的时候,又给他浮世声名。


《朗读者》中,胡歌坦言,车祸之后很长时间,他身上背负了很多光环,人们都说他勇敢地从这场车祸中走了出来,附加给他很多溢美之词。


胡歌说,他不需要,不需要这样的正面标签。


事实上,那段时间他过得很痛苦。因为车祸,他不敢面对同事的家人,不敢同他们讲话;因为脸上的疤痕,他不得不配合镜头,蓄下刘海遮挡。甚至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他都不自觉地把左边的脸对着聊天的朋友。



“我觉得那是一种羞辱。”胡歌觉得,既然是作为一名演员,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这不是他想要的自己。他觉得自己是一种病态。


尽管他拍的电视依旧收视长虹,尽管他在人前阳光开朗,但是他仍有自己不得不跨过的一道坎。


他在等,等一个真正沉淀的时刻。


2013年,胡歌遇到了话剧《如梦之梦》,重新回归舞台,饰演五号病人。



这是一部探讨生命与死亡的话剧。胡歌曾经想问赖声川,出演这个角色是否因为与死神擦身的那段经历,但他始终没有问出口。


在《朗读者》中,聊到《如梦之梦》,在这之前,他更像明星,他说,五号病人,让我离演员这个职业,更进一步。


谈及盛名,他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他说:


老一辈演员我们根本比不了,他们有真功夫,现在有多少人有这样的真功夫,我们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是时代把你捧到了这个位置,以前的人都是靠真本事,才到那个位置。


正是在《如梦之梦》中富生命力的表现,让他遇上了后来事业的又一次高峰期——《伪装者》与《琅琊榜》。



有人说,没有胡歌的《伪装者》、《琅琊榜》,注定将失色的多,演员与剧本总是相互成就的。也许经历了那么多,这部剧本就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等待他的。


也是在《伪装者》、《琅琊榜》大热之后,胡歌突然转身,决定去美国进修,学习英文以及电影导演课程。人生对他来说,是不断攀登高峰,积淀自身的过程。



2016年,在金鹰奖最具人气男演员颁奖台上,得知获奖之后,他快步走到前辈李雪健面前,一脸谦逊,躬身握手,并轻轻对前辈说了声“受之有愧”。


见过天地的人,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眼中有敬畏,有他人,总会把自己放的很低很低。



03

见众生


《朗读者》的访谈中,董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发生的那件事情(车祸),你愿意去回忆吗?”



他沉吟了好一会儿,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几年,为什么包括我自己都会再去回忆这件事情,因为今年正好12年了,算是一个小小的轮回吧。我会思考那件事情带给我了什么,我觉得,我能够活下来,或许是因为有一些事情要做,或者需要去完成一些特殊的使命。


正如《琅琊榜》里有句台词是,“既然你活下来了,就不能白白活着”。


但是胡歌说,他还没找到真正要做的是什么。


其实,他已经做了很多——


当年车祸之后,他曾以去世好友张冕的名义,捐赠了希望小学。他亲自去看望了孩子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打篮球,并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走到更广阔的地方。



早在今年一月份,网友@吾名璎璎爆出胡歌的暖心事件刷爆全网。



原来小姑娘非常喜欢《琅琊榜》中的梅长苏,在自己病痛期间受到莫大鼓舞。她私信给胡歌,没想到偶像居然回复了她,并且邀请她一家来看《如梦之梦》,借此鼓舞小姑娘好好养病。


语气里一直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极尽善良与暖心。类似的故事,他的身上还有太多太多……


节目最后,董卿说,《如梦之梦》中有一个情节,和这个世界要告别的人都有机会向别人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如果是你,你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胡歌说,他想讲郭靖的故事,其实郭靖是大智若愚,他身上最可贵的就是他的侠,胸怀天下,奉献自己


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见过自己,见过天地之后,想的便是将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更多人。



他曾经给粉丝写过一个手写签名:人生是一场难得的修行,不要轻易交白卷。



正如《一代宗师》宫二曾说:习武的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人生的修行何尝不是这样,每一场磨砺都是生命的考验与修炼。你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


如果你正在经受磨难,不要害怕,不要气馁,每个人都是如此,磨难正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人生的一种修行。


只有经历痛苦,你才能剧烈成长;咬牙坚持之后,你才能闻到生命的芬芳。到最后,你会知道,磨难不会生命的勋章,成长才是。


谨以此献给所有在磨难中匍匐,在迷雾中穿行的人们,共勉!






    领雁禅商企业家 

经典好文|心灵禅语|处事智慧|文化拾遗

领雁禅商|成就一个阶层的光荣与梦想

领雁孵化|中国中小企业免费帮扶平台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