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一、健康教育:广告误导与健康良知④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健康教育:广告误导与健康良知④

——《中国新医改 现实与出路》连载之三十九

专家的社会责任     

 研究提供百姓需要的健康科普知识也是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社会责任。

 社会科学评职称跟着自然科学走,评的结果是不但没有评出来什么院士,反而把自己最具特征的东西丢掉了。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关注社会功用和社会影响。

 健康教育需要持久,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做、去组织才能取得成效。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的认知的改变要有一个过程,健康教育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听之任之,健康教育机构越来越萎缩,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少,健康教育的局面将不堪收拾。

 健康教育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可能大家经常接触,觉得无所谓,但是在缺乏了这些要素的时候你才知道它的珍贵。有关部门应该调整、充实和加强专业的健康教育机构,应该培养专业的健康教育人员,应该完善评价体系,将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将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来。 


健康宣传和教学科研体制是有关系的,搞好健康宣传还需要改进我们的教学科研考评体制。上面提到,公共媒体应该有这样一个平台并自觉抵制不利于健康的信息,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媒体自身不是专家,不可能自己提供这么多的健康信息,如何组织广大的教育、科研和临床人员积极投身到健康教育的宣传中去也是很大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专家学者都在忙着搞攻关项目,一个比一个高精尖,谁都不屑去做这样的科普工作,很少人有时间花很大精力去做科普宣传。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些科普宣传是重要的吗?很清楚,只要是干这行的都知道,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去做呢?我们要反思这个问题,这就涉及评价体系。现在,在医院、医学院和科研部门,怎么体现一个专家或学者的价值?几乎清一色的要求都是曾经在某某最顶尖的杂志上发了几篇文章,曾经做过什么科研课题,几乎没有人愿意说发过几篇科普文章、做过多少义务宣传,大家都不好意思说,认为那个不代表他的专业水平,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这就反映出现行的评价体系是有偏差的。社会需要、老百姓急需的,它又不屑一顾;真正的高精尖的成果,老百姓却无法了解和接受。


研究提供百姓需要的健康科普知识也是这些部门和专家学者的社会责任。我的体会是:我们的评价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也是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偏差,,大家觉得搞自然科学是真功夫、真学问、真本事,搞社会科学不就是随便说说吗?有什么本事?搞自然科学的叫院士,搞社会科学的有什么?没有院士。搞自然科学那就是发论文、搞课题,所以搞社会科学也必须这样做,因而忽视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本质差异。也就是说,社会科学应该更加重视社会的功用、社会的影响,而不是钻进象牙塔尖里面去做极少数人才懂得的学问。


实际上,现在国内在社会科学领域评职称,几乎没有哪个地方把科普文章当回事。既然要求是越发的高精尖越好,那谁还愿意搞科普呢?把文章写得只有圈内三五个人、三五十人懂得,多数人不懂得,这就叫大腕,真正做的东西对社会未必有多大影响。相反对社会有很大影响的人,在圈里不认为你是有科研能力的人,这样的话,社会科学就把自己最本质的东西丢掉了。我们总是想着走一个捷径、想懒办法,评社会科学的职称晋升就跟自然科学一样,就看你有几篇论文、几个课题,水平高低很简单就区别开来了,但是却把最主要的社会影响那一块丢掉了。没有人敢于或者去做这样一些评价。


就这个问题我同美国的一个教授探讨过,他评教授的体会是,评教授还有很大一块内容要看他的社会活动,看他做了多少公益工作,参加了多少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参加了多少志愿活动,参加了多少社区活动,这是一个高层次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应该具备的能力、应该作出的贡献。而我们现在恰恰把这一块给丢掉了,我们应该反思。


刚才提到,社会科学评职称跟着自然科学走,评的结果是既没有什么院士,把自己最具特征的东西还丢掉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下面评职称跟着上面走,比方说,基层的职称怎么评?也照样必须发论文搞课题。坦率地说,以医疗系统为例,基层所接触的医疗服务内容,受条件所限很难和大医院的专家相比,为了评职称没办法不惜胡编乱造,这样的成果有什么意义?再看很多领域,有多少杂志、多少成果是一个什么性质、什么水平的?一看就明白了。这样一个评价体系误了好多人、耽误了很多事。我觉得,特别是在基层评职称不应该跟上面攀比,一定要发几篇文章还必须是在哪一级杂志上,这样的话,不但不现实,而且把整个评价体系扭曲了。为什么不能鼓励他们写一些比较高质量的科普东西呢?为什么不鼓励他们多做一些义务宣传呢?为什么不把义务宣传作为一个很有意义、很值得评价、未来需要纳入评定能力的参考指标呢?我们真的要好好反思这些事情。


和评价体系的偏差有关系的还有健康教育的专业机构少、专业人员少。大家都觉得这个事很重要,但是没有几个地方对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给予足够的重视、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包括发达地区在内。人们总觉得,掌握审批的那些部门才是最关键的部门,有实权的部门才是要重点抓的地方,像健康教育有无皆可,没必要花大力气去做,急功近利的心态可见一斑。健康教育需要持久,必须坚持不懈,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抓、去穿针引线、去组织做才能取得成效。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的认知的改变要有一个过程,健康教育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听之任之,健康教育的机构越来越萎缩,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少,健康教育的局面将不堪收拾。


我们说,健康教育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可能大家经常接触,觉得无所谓,但是在缺了这些要素的时候你才知道它的珍贵。我们现在就是缺乏健康教育的阳光。我呼吁,有关部门应该调整、充实和加强专业的健康教育机构,政府为此花点钱是值得的;应该培养专业的健康教育人员,吸引人才到这个领域来工作,应该完善评价体系,将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将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来,在相应的评价和晋升体系中有所体现。


我们说要传承历史、吸收人类文明的文化,健康知识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文化上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应该以古为鉴、温故知新,在健康教育上也应该认真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避免前车之覆。健康宣传不能搞穿越剧、不能搞张冠李戴、不能太随意、不能搞蒙太奇,应该比较系统地、扎扎实实地去组织开展这项工作。我们的宣传部门不能光管老百姓说什么、不管老百姓吃什么、喝什么,不能光要求媒体在政治上立场坚定,也要让他们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为广大居民的健康负责。以北京市为例,从事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总共仅45人,各区县普遍较少,难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健康教育是到了好好鼓鼓劲儿、好好抓一抓的时候了。

【《中国新医改:现实与出路》(2012年出版)要目

写在前面的话       

引言 医改连环问:为什么要改 应该改什       

第一部分 真实的医改

一、医改是全球现象,是政府治道变革的反映

       

二、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关键是协调与协同

     

三、医改及其他社会领域改革要慎服经济学那剂药

     

四、医改“四领域分析法”的精髓是对社会领域分类管理

     

五、从医改看政府的作用

   

第二部分 医改的社会系统: 关注健康四件事

一、健康教育:广告误导与健康良知

   ④

二、运动与健身:足球的社会属性

三、环境问题:从机动车说起

四、食品安全:从种韭菜用农药浇根说起

第三部分 医改的行业系统: “四领域”如何创新

一、公立医院改革

二、药品生产流通

三、医疗保险

四、公共卫生

第四部分 案例体会:从规划设计到 绩效管理

案例一:北京市卫生“十二五”规划

案例二:二龙路医院绩效管理改革

参考文献

后记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