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雪峰首座传平长老禅促会总部为福州善信“佛学释疑”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6月2日晚上,福建省禅文化交流促进会福州总部“都市禅堂”内座无虚席,雪峰首座传平长老为来自福州市区的40多位善信慈悲开示,并为部分善信的佛学疑问进行了耐心而详细的解答。课后,在恭送传平长老离开后,众善信表示,倾听传平长老开示,心境始终恭敬而清净,充分感受到了传平长老的般若智慧,体会到了出家人的大慈悲。

当晚,传平长老为善信“佛学释疑”总共有十个问题,现根据录音,按三个问题一期用文字形式整理出来,以飨未能到现场聆听的善信。


顺境善加利用,逆境也一样善加利用,一样渡众生


问题一:

有愿心想出家,该怎么做迈出关键的一步?


传平长老:


我们出家,一般在世俗上要不会造成社会的负担才好。在我们的规矩里,欠债的人不能出家;父母健在的人,原则上需征得父母同意;有夫妻者,需征询对方同意;如果有孩子,需要把小孩子抚养长大,孩子是从我们所生,如果你出家了,小孩子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就不好,所以要把孩子抚养长大成人。总之必须在社会上种种因缘没有后顾之忧,才可以迈出关键的一步。

唐三藏法师当时要出家,在唐朝,正式出家还需要国家允许的,通过考试经国家允许的才叫做官度,才有证件,私度没有证件,所谓证件就是戒牒。当时主考官问玄奘大师为什么要出家?年少的玄奘回答说我要把佛的法继承下来, 再往下也要弘法利生。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随缘随分的去做,众生就是生老病死,死了以后又生,有生就有死,就有老病死。,就是为了解决老病死的问题。依着戒定慧修学,称为三无漏学,一般我们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见、思烦恼已断尽就是阿罗汉,学佛以戒为基础,依着戒来修行,戒是一个规矩,一个范围,守戒守戒,就是守一个范围,《大智度论》里说戒就如同船舷,就是保护我们不会落到苦海,不管修行什么法门,总是告诉我们要守戒守戒,戒就像是房子的地基,不论建什么样的房子,地基都是要先建立的。断除烦恼,依着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慢慢断烦恼,了生死,勤修行。、再一千年保持像法,两千年都过去了,到我们这个时代就是末法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要断烦恼,了生死,很难!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大慈大悲,要接引众生到极乐世界去,去到极乐世界道业就不退转,阿弥陀佛的世界为什么不退转呢?因为没有退转的因缘,在没有退转的因缘中,烦恼慢慢慢慢的去除了,最后见到阿弥陀佛,“花开见佛悟无生”,就渐渐能成佛。成佛为了渡众生,生而无生,再来的菩萨,他们的心境和凡夫的心境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心境“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菩萨遇到逆境,遇到种种的境,顺境善加利用,逆境也一样善加利用,一样度众生,过后就一切放下不执着。


中称‘灵魂’为阿赖耶识


问题二:

人有灵魂吗?


传平长老:

人在三界六道中,三界六道的轮回主人翁是阿赖耶识,当快死时,酸甜苦辣,百感交集,那时是乱心位;第六意识不起作用就是无心位,就像人睡着了。决定人三界六道,到善道还是到恶道是第八识,第八识也叫含藏识,最后哪个种子先成熟,那个种子就会现出相应的世界,如果我们将出生为天人,就看到有人抬着轿来迎接,第八识的哪个种子先成熟,哪个种子就起现行。灵魂在里就是阿赖耶识,去后来先做主公,最后离开色身,第一个来投胎,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平时造善业的力量比较强,这些都存在八识田中,好的进来也存在里边,不好的也存在里边,到最后要往生了,靠的就是真功夫,以真实的善业力量强,还是恶业力量强来决定往生的去处。真功夫是自然而然的,善的种子力量强,就自然而然现起善的境界。所以在佛法讲第八识,其他的宗教有讲灵魂的,只是名词不同。在唯识学,第八识就要转成大圆境智,种种因缘来,善用其心,广结善缘。过后则不执着,不起烦恼。

用佛法来关照 用善心来对待


问题三:

妄想多,念佛不集中。怎么样才能止住念头?


传平长老:

这个问题有人问过广钦大和尚,师父回答说“念阿弥陀佛”,念了一段时间,烦恼还是很多,又问该怎么办?师父说继续念!我们无始劫来妄想烦恼已经很熟悉了,但这句佛号就算是10年、20年,也还是不久,因为佛在我们心中还没有产生很大的力量。跟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比起来,力量太小了,所以还要继续念。知道妄想杂念来了,就念佛,锲而不舍,就能渐渐地生处转熟。看到境界,比如看到漂亮的衣服就想买,其实家里已经有很多了,这就是贪,这是一种习气,有习气就要慢慢的提醒自己念佛,佛号就会越来越熟悉,不怕有妄念,只怕不知道自己有妄念。顺境念佛感恩祝福;逆境,阿弥陀佛用无量光,照破我们过去的业障,用阿弥陀佛指导我们的心,过去不好的因,现在不好的果,不好的果又继续造不好的因,这就是轮回,我们对境记得用佛法来观照,用善心来对待,这个人很无明,念佛悲悯他,回向他,祝愿他能够早一点去除他的烦恼,起善心,就不会造不好的因,这就是对境来练心,慢慢福慧就增长了。

(未完待续)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