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创业空间过剩了吗? | 聊友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今日话题

随着国家扶植力度的加强,近年来我国的创业热潮不断涌现,如众创空间、创意园区以及联合办公等新型办公业态正在迅速崛起并为更多企业所接受,但也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的担忧。近日一则关于创业空间过剩现象的报道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



据称,虽然创业空间新概念的出现令创业变得更为简单,也给了许多小微企业更多成长的土壤,但是行业的过热也带来一些隐患:一哄而上暴增的园区里其实未必有足够多的企业入驻,甚至中西部地区一个乡都要搞创业园、产业园,而缺乏企业入驻的创业空间必然不能持久;资本的青睐和大量布局意味着行业竞争的过分激烈,而政府的过度补贴则使得许多创业空间靠着补贴存活,不仅浪费资源,也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


目前,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创业空间倒闭的现象,该如何更好存续、更优发展成了许多创业空间面临的问题。


那么,创业空间真的过剩了吗,又该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呢?你可有想法或建议?


在这里,先恭祝@杨新军获得“外卖与环保”话题投票冠军!


套路之外见真功

伴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蓬勃发展与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强,创业空间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有效实现了投资与孵化的无缝对接,促进了创新与创业的有机结合,使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加之最近兴起的共享经济,更是在其热度上交了一把油,为“双创”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科技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众创空间已达4298家,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但是,由于各地政府“大干快上”及民间资本的大量涌入,直接导致了创业空间的无序竞争及野蛮生长,致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同质化严重、区域发展失调”的虚火症,有的甚至成为了财政补贴的救济儿。


跑马圈地、挂羊头卖狗肉等套路背后,还需见到真功夫。地方政府及民间资本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跟风,要因地制宜,拿出实在举措,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网络社交及资源共享的空间。同时,要主动顺应创新创业发展规律,针对创新创业企业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帮助创业者找到最合适的资源,在共同成长中实现双赢。良禽择木而栖,梧桐已种,何愁凤凰不来!


——@严平


创业空间不能浮在面上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下,创业空间无疑成为了一种“运载工具”,为很多人通过创业实现人生梦想和追求搭建了平台。从这个角度而言,创业空间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不是每一个自家车库都能如乔布斯家的车库一样孕育出伟大的“苹果”。现在,我们的想法和点子要变为现实,需要具有一定条件的创业空间作为支持,同时,创业空间的组合能够汇聚起各方资源,实现部分创业项目的互补。所以,我们的创业空间不能一哄而上,三分钟热度,始终浮在面上,否则,没能切切实实地帮上创业者,反而又一哄而散,搞得“一地鸡毛”。


创业空间要不浮在面上,有这样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主管单位不能只建不管。盲目地跟风建创业空间是要不得的,一定得审时度势,结合现实需求,有计划有节奏。同时,建设创业空间后的管理更为重要,不能当“甩手掌柜”,啥事儿都“外包”。如此一来,创业空间“烂尾”也就不言而喻了;二是创业项目的入住孵化与淘汰机制要健全。我们不能把创业空间中的项目全部当做“金宝贝”,毕竟“浑水摸鱼”的创业项目也不少。要在入驻和淘汰机制上“多做文章”,让有潜力、有活力的创业项目和创业者真真正正的享受好政策红利,“搅活”创业空间的“一塘春水”。


创业的机遇人人都有,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或者适合去创业。同样的道理,创业空间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成长力。也就是说,要创业空间不浮在面上不仅要把控好建设的量,还得注重创业项目的质。


——@张贵礼


补贴“行为”不如奖励“结果”

报道显示:超六成的创业园都在靠政府补贴生存,个别补贴已占总利润的100%,某地两个众创空间甚至在倒闭关门前还收到了政府的补贴。


创业空间过剩了吗?公众发出如此的质疑。其实,做为一项市场行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忧众创空间是否存在过热现象。因为资本要追逐利益,每个投资主体都会以极大的热忱关注投资的效益。如果供过于求,市场机制自然会发挥作用,把过高的热度降下来。


但是,市场之外的政府补贴,则会扭曲供求信息,推动资本的过度涌入,造成一哄而起的过热现象。据载,东南亚一城市历史上常有毒蛇出没伤人,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市民捕杀毒蛇,人们可以按上交的毒蛇数量在政府部门领取奖金。几年下来,城市近郊竟然出现了大规模的养蛇业,不少人专门以此为生。


政策不能只有良好的动机,补贴“行为”,不如奖励政府希望的“结果”。这样,才能消去虚火,使创业园健康发展,实现赢利,创下税收。


——何冠军


“摊大饼”何如“蒸小笼”

某县搞创业园,在城边划出大片土地,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甚至还有各种补贴。一开始有些企业入住,可一过优惠期就纷纷关门,土地闲置,厂房荒废。而另一边,许多想发展种养殖的小散户抱怨找不到贷款和补贴的地方。


有人说,创业园过剩,创业者不够用了,其实,更多的时候是真正优质的适合当地的创业空间不足。小县城无疑也有创新需求,然而,时下不少地方名曰搞创业园,实际就是划片空地,盖栋房子,挂个牌子,制度设计、氛围营造等软件配套缺失,更关键的是,很多创业园的定位和规模根本就不符合本地实际。事实证明,看到大城市创业园成功,就眼红心热,照搬炉灶,大上规模,结果往往做出夹生饭。


对中西部县乡来说,与其复制大城市的“大饼”,不如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笼”。只有立足实际,不贪大求多,弄清优势,瞄准特色,把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引向田野和工地,才能把有限的资金花到更该花的地方,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开启民众创业热情的钥匙。


——@刘元通


一哄而上不如精准扶持

前年,笔者朋友所在的小镇引进了一家金融咖啡,政府提供场地、给予房租补贴,还吸引当地资本入股,一度很红火,路演、沙龙不断。可好景不长,仅过了一年,既无项目入住,又无盈利空间,就倒闭了,当初的亮点,。创业空间“虚假繁荣”,也可见一斑。


现实看,创业“有虚火”,往往是过度补贴“惹的祸”。与朋友的小镇类似,对于创新项目,许多地方采取“引来再说”,在招商、补贴上舍得花钱,却对项目的性质、好坏不加甄别,对是否适合当地、有无长效收益等缺乏考虑,从而导致了创业项目“水土不服”“生命周期不长”等问题。一哄而上、盲目上马的背后,有政绩观不正的问题,同时也是当地政府缺乏创新引领能力的表现。


其实,创新不一定要“外来”,有时也需要“挖潜”。比如对于一些本地成长型企业,是否激发了创新潜能?对一些创新项目,在资金、土地等关键环节是否给予了及时帮扶?这些问题不容忽视,也考验政府的“精准服务水平”。


对待创新,赶时髦不如给支持,精准服务至关重要。在完善走访服务机制,改进鼓励创新方式,把有限的资源用到点上、帮到关键,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等方面,政府需要做的无疑还有很多。


——@庄永明


创新比创业更为关键

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得益于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只要有商机出现,谁也不愿错失,个人、企业、区域必然呈现你追我赶,甚至一哄而上的态势。“共享经济”如是,“创业空间”如是,谁创业谁致富,谁创新谁抢占先机,谁招到商引进资谁优先发展。


创业空间未必过剩,但必须警惕的是,类似的集体的、盲目的市场行为会不会层出不穷?该如何防范?要怎么解决?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只找热点,只赚快钱,只求回报率高,这不是经济快速发展之“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需要创业者的理智,不盲目跟风;也需要企业的明智,当立足本分;更离不开决策者的睿智,要以区域调控为职责。


创业需要盈利,创新离不开人才,创新比创业更关键。无论个人投资,企业融资,还是政府的招商引资,需要下足功夫调研决策,少一些因为投资热才投资的欲望,因地制宜、协同区域发展;需要下足功夫培养人才,少一些因为脑门热而投资的冲动,因材制宜、创新驱动发展。


——@秦小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