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少林功夫出天下丨深读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8月4日,首届少林无遮大会圆满落幕。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透露,下届“五年以后”见。

    这次大会再次印证了“少林一呼天下应”的号召力。建寺1500多年来首次举办,让全国100余家媒体从天南地北赶来,将镜头对准嵩山。

    无遮大会是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一律平等对待,布施僧俗的大斋会。历时一周的无遮大会,、书画摄影邀请展、少林七十二艺选拔赛、“少林寺与北朝”学术研讨会、“黑白决”围棋比赛、、机锋辩禅、少林禅弓邀请赛等多项活动。吸引海内外人士近5万人参加,是迄今为止少林寺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形式最为多样的盛会。

    然而,这并不妨碍人们称其为一场武林盛会,毕竟最受关注的活动,当数少林七十二艺选拔赛。



    初赛当天一场阵雨,将演武场变成了湿漉漉的泥水滩,但丝毫没有影响选手的发挥。站在被媒体直播镜头、无人机包围着的擂台,选手们的斗志早已被点燃,况且这些镜头背后有数百万网友同时在线观战。

    铁砂掌一掌落下劈碎8块砖,百斤石锁自如翻飞,二指禅倒立稳如山,掌上飞刀穿入靶心……少林七十二艺仅拿出四个项目来比赛,就已经让观众开了眼。选手们对这个在功夫圣地举办的比赛非常看重,全国比赛纪录被屡屡刷新,铁砂掌创下了劈开8块砖的纪录,石锁竞技创下了84斤的纪录。全国高手齐聚,也让奖杯具备了高含金量。

    开幕式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谈到举行少林七十二艺选拔赛的初衷,释永信说:“希望传统文化能古为今用,武术不单单是体育范畴,更是注重文化的一种精神,武术文化、武术精神比武术套路有价值得多。我们希望通过武术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通过长期演练,转化为武术精神、武侠精神,这是中华民族非常有价值的一种精神。”

二指禅


    本届无遮大会的主题是平等、结缘、成就。这何尝不是中华武术所倡导的精神?王家卫在电影《一代宗师》中提到练武人的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林。不管你印象中的“武林”是血雨腥风的江湖,是藏龙卧虎的各大门派,还是奇门绝技的芸芸汇聚,但都会有一处说不清却又打动你的地方。也许是份情怀,也许是份责任,也许是份执着……这便是武林让人为之痴迷的地方。

    少林武术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禅武合一,一静一动,身心兼修,这也是少林寺作为中国的文化使者行走世界的文化底色。这次少林七十二艺选拔赛,除了难得一见的绝技所留给人们的惊叹,其实背后还有大文章。无遮大会期间,大河报记者与少林寺老武僧、比赛筹备负责人、总裁判长及各路选手深入交流,为读者解答少林七十二艺留下的悬念,讲述少林七十二艺选拔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唤起习武人对功法的重视


    8月1日上午,正在举办首届少林无遮大会的少林寺内游人如织。寺内,那块金庸题写“少林秘笈,国之瑰宝”的碑刻前,不断有游客驻足,不时会有人冒出一句:“少林七十二绝技是真的假的?”

    对很多人来说,是通过金庸认识了少林寺,知道他笔下的少林七十二绝技神乎其神,如果谁能艺兼多门绝技则必定是江湖高手。少林寺更喜欢用“七十二艺”的叫法,其官网上还公布有详细的七十二艺名称,如铁臂功、排打功、铁扫帚功、足射功、铁头功、石锁功、飞檐走壁法等。

    细心的游客,能听到从一墙之隔的僧人生活区里传来的阵阵习武口号声。那里有一道青石斜坡,因为下雨变得光滑,数十名小武僧正快速上下奔跑热身,摔倒了就立即爬起,继续训练。热身之后,他们要移步到练功房,开始每天8个小时的训练。


    武僧们居住的小楼过道里,摆满了晾满训练服的晾衣架,每次练功都会汗湿衣服,他们需要不断地更换清洗。门口码放着数十块石锁,是前一天结束的七十二艺选拔赛用过的,其中有江苏省石锁运动协会向少林寺赠送的122斤重的“石锁王”。石锁功是少林七十二艺之一。

    “绝不绝,不在艺而在人。”在少林寺资深老武僧释延庄的住处,他在饮茶间隙的轻言慢语,将“少林七十二艺”的神秘面纱逐一揭开,“很多艺听起来好像很玄乎,高高在上,其实很简单,关键在做”。

    释延庄是少林寺武僧团里备受敬重的前辈,尤其是那胸前飘动的胡须,使他更显得威严而神秘。他1982年进入少林寺习武至今,擅长少林金刚掌、铁布衫、少林禅功柔拳等。200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到访少林寺,他表演的少林禅功柔拳,刚柔相济,出神入化,受到普京高度赞誉。第二年,释延庄一行三位武僧又被普京请进俄罗斯总统府做客。

    他说,七十二艺里,每一个都有具体的指向目标。比如金钟罩、铁布衫练习的是抗击打能力,金刚拳练的是打击力,一指禅是练指上功夫,铁砂掌练的是手掌力量。“飞檐走壁是不是与现在流行的跑酷很像?它俩练习的都是跳跃能力。”



    少林七十二艺门类很多,但人们能有幸亲眼所见的屈指可数,哪怕少林僧人也只是对其中的几种或十几种相对擅长。“之所以称为绝技,就说明稀缺,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达到超出常人想象的发挥效果,常人不能为才能‘绝’。”在释延庄看来,七十二艺是选项,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掌握的,要因材施教,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铁头功、鹰爪功、二指禅等都是针对特定对象而练的。其中蕴含了扬长避短、相生相克、强弱转化、避实击虚的哲学道理。

    无遮大会选择七十二艺为比赛项目,而不是比拼拳法套路,少林寺其实是想唤起习武之人对功法的重视。

    少林寺的套路、功法、器械加在一起有700多种,七十二艺基本都是功法。35岁的释延开打小在寺院长大,练习20多年少林功夫,罗汉拳、少林拳、大洪拳都很娴熟。近些年,他发现练拳的人多了,练功法的人少了,经常能见到花架子的套路招式,但其实没有十年磨一剑的真功夫。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释延庄说,七十二艺是功法,武术套路拳法则是术,套路是虚的,不装功不实,术练得再好没有杀伤力,需要功法来充实,也就是习武之人常说的“没有术不显,无功而不达”。


李小龙


少林是武术的“集散地”


    都说“天下功夫出少林”,释延庄补充说,其实还应有一句是“少林功夫出天下”。

    “七十二艺不是凭空来的。”释延庄说,少林寺是中国功夫的“集散地”,建寺1500多年,“引进来”“走出去”很正常,这才是少林寺的生命力。少林寺的开山始祖跋陀,收了两个徒弟都是身怀武术技艺的高手;二祖慧可断臂求法也说明是剑不离身。皈依沙门的武术高手将功夫传授给门徒,还学到了寺内和尚的武艺,如此互相交流学习,世代延续,少林武术日渐丰富。

    《少林拳谱手抄本》记载:“宋代方丈大和尚福居……为增众僧武功,共邀十八家高手,汇集少室,一则授艺于僧,二则各演其技,择优互学,取长补短。历代祖师传曰宋太祖也曾来寺,还调遣诸州名将轮驻少林寺,一来授艺于僧,二来取僧之长。”至今,少林寺仍长拳。

    关于少林七十二艺何时形成,释延庄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时期,但能肯定的是经过了长期的逐渐积累,在民国时总结成书。这本书是指1934年由受教于少林寺著名武僧妙兴的金警钟编撰的《少林七十二艺练法》。释延庄认为,七十二艺是一个泛指,这与书里记载的妙兴之言不谋而合:“软硬内外功夫之种类,名目繁多,何止七十二艺,况一种功甚有包括二三种者。”

    无遮大会期间,有报道称少林七十二艺有些已经“失传”了。释延庄表示,七十二艺不存在失传这一说,练就在,不练就没有,记载的练法都在,就不存在失传。紧接着,他又补充道:“其实也无所谓失传不失传,没有失哪有得?不同时代的使命是不一样的,过去习武是为了护国安邦,现在更多是强身健体的需求,肯定选择适合时代的来练习。”

    事实上,此次无遮大会,少林寺依然在扮演着武术“集散地”的角色。


铁砂掌


    大河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参加铁砂掌项目的选手,涵盖了天津的高氏八卦掌、连云港的曹派铁砂掌、山东梁山的龙虎派等不同门派。以一掌破八块砖获得铁砂掌项目冠军的中国武术协会铁砂掌研究会会长张龙祥说:“铁砂掌各门派各有所长,练功方法各有不同,有些训练方法在传统基础上有所革新,这次同台竞技,切磋交流,有助于铁砂掌项目更好地发展。”

    本次比赛中的唯一一名日本选手饭塚贵子,为观众表演了铁砂掌和铁脚功,她的老师秦西平曾在少林学武十年。她说,日本武道盛行,但主要是靠年轻和力量来取胜,而少林的武功可以运用内力,二者结合可以互补。她的双手不像其他铁砂掌选手厚壮且满是硬茧,因而吸引不少人上前请教。

    “少林自古有武术情结,我们觉得为武术做些事情是少林人的使命,因为先祖们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武术是为众生谋利益,不定在什么时候就发光了。”释延庄说,传统武术传承几千年,应该继续传承下去。



“东方奥运会”的实验蓝本


    首届少林无遮大会消息传出后,。这并非空穴来风。

    三年前,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就曾透露,在适当时候会举行体能竞赛,将面向世界,在少林寺举办一个世界武林大会。此次无遮大会,少林寺外联处主任郑书民也对大河报记者说,方丈有意把七十二艺选拔赛作为一个适合东方人健身、比赛的方式,可以理解为是“东方奥运会”的模式蓝本。“少林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在武术界的地位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所以具有了一呼百应的影响力,这次聚集了全国的高手便是印证。”

    “东方奥运会”这个称呼,在释延庄看来,最重要的点体现在“东方”二字上。他说,现代竞技体育在时间、空间上要求一条线,多是一二十岁的职业选手在做,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很少有静修这一块;而中国传统武术讲究修行,是在变化当中闪转腾挪,手、眼、身、法、步是一体的,“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蕴含着中国的民族智慧和哲理。以石锁项目为例,它被称为“中国式举重”,但和竞技举重不同,石锁是融合了力量型和技巧性,更为灵活。


石锁竞技


    “西方竞技体育与中华传统武术是两个体系,就像中医和西医,虽然都是强身健体的,但中国的武术强调和谐和内外兼修。”河南大学体育部主任、本次大赛的总裁判长洪浩说,奥运会有28个大项,武术有129个拳种,武术是个项目群,奥运会容纳不了武术这么庞大的内容。另外,进入奥运会就要按照奥运会的竞技规范来做,但武术是个大家庭,和西方的竞技体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完全可以办成一个有自己特色的东方式的奥运会。

    前些年,武术进奥运会是一个热门话题。武术曾进入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新增项目的候选名单里,但最终落选。

    2014年,释永信接受采访时说:“武术进入奥运会是早晚的事。”不过,后来在一次“少林武术的传承和发扬”主题研讨会上,他认为,少林武术进不进奥运会项目并不重要,进奥运会会使其简单化、量化,就成了竞技武术,但真正博大精深的武术是进不了奥运会的,它们的标准评判是不一样的。

    少林寺提出的“东方奥运会”设想,尽管才刚刚起步,但无疑是一种新思路。


分享中国的体育健身方式


    无规矩不成方圆,是比赛就要有规则。此次无遮大会没有选择武术套路,而比拼七十二艺,是因为七十二艺功力如何能一目了然,方便通过规则判定。

    近半年来,郑书民全程负责了少林七十二艺选拔赛的筹备工作,除了场地等后勤问题,技术层面最重要的是项目选择和规则制定。此次比赛的石锁竞技、铁砂掌、二指禅和掌上飞刀四个项目,主要满足的条件是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观赏性较高和判定输赢的直观性。“要公开透明,尽量减少模糊地带,让爱好者积极参与,并且感觉到尊重和平等。”他举例说,石锁一举输赢立马见分晓,飞刀能否射中也非常直观。

    除了掌上飞刀,其他三个曾出现在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中,这次便沿用了此前的规则,而从未有过竞技比赛的掌上飞刀项目,需要新制定规则。筹备组总结了少林和民间名门派的特色,求同存异,并在河南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多次研讨。

掌上飞刀


    “以后还需要逐步完善,这一次算是试水。”郑书民说。大赛结束后,七十二艺选拔赛的选手微信群里,对比赛规则的讨论仍然热火朝天,大家对扔飞刀的距离、出手的速度等因素纷纷建言。事实上,比赛中,选手甚至没有统一的器械,而是自备不同的器材。

    洪浩是此次比赛规则的主要制定者。他坚信,东方的传统体育也可以现代化转型,传统的少林七十二艺能够走上竞技场。他向大河报记者透露,少林寺已经在考虑要将比赛常态化,并打算成立一个专门的七十二艺研究机构,研究赛事的规则和各种项目,包括对新增项目的科学论证,为赛事的专业性保驾护航。

    洪浩说,机构将围绕着让比赛更科学、选手水平更高来开展工作,为观众呈现出更高水平的比赛。至于下一届最有可能新增哪些项目,他觉得,群众练习基础较好的武术长杆、流星锤都有可能。

    释延庄认为,现在推广传统武术正当其时,“人们物质生活改善后,更关注健康,现在都市人群流行健身,但别忘了还有祖宗传下来的武术,传统武术重在形和意的结合,并且能够身心兼修”。




    的确,据江苏的参赛选手介绍,在江苏,知道石锁、有兴趣玩石锁的人随着全民健身的提倡越来越多,目前在江苏约有2000人。掌上飞刀冠军农俊宁从2011年开始,推动成立中国飞刀联盟,成员从开始的几十人,目前已经发展到数千人。

    在无遮大会开幕当天的媒体见面会上,释永信也有意让七十二艺接地气,他说:“大家说得比较玄一些,其实有不同类别,我们将适合人们强身健体的项目进行推广,希望对大家健康的提升有所帮助。”

    多年来,少林寺一直致力于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据不完全统计,135个海外少林文化中心在48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城市弘扬着少林文化。郑书民透露,计划通过这些窗口,让更多外国人认识少林七十二艺,认识中国的传统体育方式,并吸引他们来学习、观赏、参赛,“让世界分享我们的体育生活方式”。?


 感谢 平伟 许俊文 王亚鸽老师的美图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