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故宫男神”亮相山城,“功夫少林”风靡全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故宫男神”
亮相山城

今天上午,“纪录的力量”CCTV-9推介会在重庆星美国际影城举行,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数部原创大片现场播映,令应邀而来近百位嘉宾震撼不已。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功夫少林》两个主创团队偕片中主人公亮相,更是引爆热点话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追捧。
今年年初,一部小成本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未做大规模的前期宣传,在纪录频道播出后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网络点击量一直高居不下,豆瓣评分高达9.5,甚至超过了多部热播国产电视连续剧。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对故宫藏品的神奇修复术津津乐道,片中出现的文物修复师们,成为众多年轻人追捧的偶像。今天上午,被网友誉为“故宫男神”的钟表修复师王津、亓昊楠师徒刚一出现在活动现场,就引发观众的热情欢呼。
王津说,《我在故宫修文物》的高人气带来的直接效应是,“参观故宫钟表馆的人多了,年轻人明显多了,还有不少人是带着孩子来的。”作为故宫文保科技部钟表组的一员,他为此非常高兴:“过去大家来故宫是为了看建筑,现在知道还有藏品值得一看,这是纪录片的功劳。”对于文物修复师这份职业,王津认为一定要喜欢,才能耐得住寂寞,仅仅凭一时兴趣是不能长久干下去的。他说儿子也继承了他的职业,从事钟表修复工作,这让他感到欣慰。“希望他在颐和园把钟表藏品维护好,好好干下去。”他的徒弟、80后的亓昊楠则表示,没想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么火,让大家了解到了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和生活。“现在好多人都说,你们的工作太重要太有意思了,我们也想试一试。”他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文物修复师,首先要好好做人,要修心、悟心、净心。”他的这番话得到了一片掌声。
导演叶君、剪辑张琳则从创作和传播的角度,回应了主持人何岩柯提出的问题:为何《我在故宫修文物》会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叶君表示,该片充分发挥纪实拍摄的长处,呈现生活质感,在3个半月的时间里,摄制组一直与故宫的修复师们生活工作在一起,他们的生活在镜头前可以自然流淌。“它用了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一向被认为是高冷的故宫文物修复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且很有趣味性。”叶君说。张琳认为,该片见证了纪录片人的执着,“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题材就去做,并且争取做到最好。”她说:“虽然我们和故宫文物修复师都生活在北京,但是两者的生活是有很大差异的,片子通过丰富的细节呈现这种差异,让人一次次发现、惊诧、欣喜、感动,从而产生共鸣。”


“功夫少林”
风靡全场

五集纪录片《功夫少林》是纪录频道即将播映的重磅之作,该片立足当下,向全球观众展示21世纪的今天,少林功夫与功夫人的真实传奇,揭秘功夫背后深藏着的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总导演肖崴、编导李军虎、文学统筹张海龙在分享创作感悟时,按捺不住澎湃的激情。
“我们做《功夫少林》,不仅要画面精美、音效震撼,还要真实记录。主创以35岁以上的老男人为主,我们就是要打造一部展示中国男人有担当有血性的纪录片。”肖崴介绍,与武侠电影不同的是,少林功夫讲求实战,花拳绣腿绝无立足之地,《功夫少林》绝没有吊着威亚飞来飞去,尽可能用长镜头,客观记录中国数十位少林功夫高手的人生故事和盖世武功。“功夫练到最后,还是归结到如何安身立命,讲功夫,其实是讲做人。”
李军虎表示,少林传统的兵器,也应用在当下搏击教学中,这也是他编导的第三集《神兵》中的内容。他介绍,片中将出现一位棍术高手粱继红,他将擅长的少林棍术传授给了武警部队。“每一种武器代表着中国人的不同性格,棍术意在惩戒而不在杀戮,一根棍就可以击伤行凶人的关节,让他不能拿起武器。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功夫仍然有它的意义。”
“通过《功夫少林》,我们想找回李白《侠客行》中的风发意气,找回中国男人身上最应该具有的血性。”张海龙表示,在解说词的风格上,他和主创团队摒弃近来纪录片追求的“间离效果”,而是将强烈的主观感情倾注在纪录片中,“把对中国功夫的信心带进去,把千百年延续的侠义精神带进去,我们呼唤硬汉,呼唤英雄气概!”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