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燕赵三杰:徐向东、李彦龙、丹立军,武动天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燕赵三杰,武动天地

 

1984年夏,香港南海影业公司拍摄的彩色宽银幕电影《南拳王》在全国公映。当时正值因电影《少林寺》所引发的全国性“武术热”方兴未艾,像这类中港合拍的功夫影片,都有国内水平最高的专业武术精英参与演出。


电影《南拳王》剧照

“南拳王”邱建国


该片讲述一个发生在岭南地区的武术传奇故事,表现的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南派”武功,故由曾蝉联全国武术比赛六届南拳冠军的广东省优秀武术运动员邱建国担纲主演。“南拳王”出演《南拳王》,可谓名实相符。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应邀在片中与之密切配合的却主要是属于地道“北方武术”风格的河北省武术队。



获得全国武术比赛团体冠军的河北省武术队

前排右一:教练翟金生

后排左二:徐向东;右三:李彦龙;右二:刘振岭


河北省武术队不像北京武术队那样有名,却也是竞技武坛上不可小觑的一支顶级劲旅。其主教练翟金生师承近代著名武术家“千斤神力王”王子平先生,队员徐向东、李彦龙、刘振岭、苏同玉、王双来、王会来、王印宝、许力、丹立军等,也都是当年名将,各有擅场,出类拔萃。翟教练首倡“练打结合”的训练指导方针,练为实战,以打促练,不仅率领全队于1980年在云南举办的全国武术比赛中荣膺团体冠军,而且为国内正然实验开展的散打运动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宝贵经验。也许正是这种能打善战的优势打动了香港来的电影工作者,所以力邀其参加演出,意图展示不同于以往流于花巧的真正“硬桥硬马”的武术风格。


武术冠军徐向东


那时有关武侠功夫类新片的拍摄消息,都是在武术杂志上最先披露,一般比较简短。笔者得知有自己家乡河北省的武术健儿参演电影《南拳王》,应该是在1983年。记得当时让我颇感讶异的是,徐向东将扮演片中一个叫“骚鼠头”的角色。对于徐向东,我早在数年前便知其人。作为省队里武术套路表演水平最高的明星级运动员,他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武术杂志和画报上,年画里也有以他的演武英姿为模特的艺术人像。所以多年后我见到他时,曾开玩笑地说:“小时候,你在我心目中是那种挂在墙上的人!”他在云南那次全国武术比赛中曾夺得三项冠军,荣膺全能之首,名气不亚于北京队的几位高手和出演过电影《少林寺》的武术精英。可“骚鼠头”-------应该是个坏蛋吧?怎么能让我们的英雄演这种人呢!



《南拳王》的剧照彩图比电影更早一步与我们见面,上面除了邱建国、宗巧珍等几个男女主角的威武造型,还有一串神头鬼脸的反派头像。也许因为是登载在武术类杂志上吧,那几位演员戏外的身份都十分显赫,有徐学义、徐其成、、陈坚、陈飞雄、许力,武术业内都知道他们是何许份量,所以才会被如此突出。而“骚鼠头”也在其中挤下一角。我一看,顿时放了心。果不其然,该角色确是个猥琐小人,扮演者却不是徐向东。



没有徐向东,那么河北省武术队里可还有人在电影里出演重要角色么?不会都是做群演或武行吧?我认真一瞧,发现在“南拳王”的下面,还有个年轻人,因其一脸粉彩的京剧武生扮相而险些被我忽略,图像下端有行文字标注:全国散手冠军李彦龙。

他就是李彦龙,我大河北的武术名将、全国对练冠军?我听说过这个名字,却不知他长什么模样,更不知道他还是散手冠军!

当时,武术散打项目还在初创阶段,绝大多数人都还没听说过“散手”(那时的称呼)这个名词。我是个武术爱好者,不在此列,但也只听说,从未见过。不过我了解它和武术对练不同,是真正的身体对抗、激烈的徒手较量。



于是,看电影的时候,我尤其关注李彦龙,觉得他应该比其他武术套路运动员更加凶悍威猛。可银幕上的李彦龙很是出乎我的意料。他那时瘦消高挑,身形健美,俊朗挺拔,武打动作也干净利落。可他饰演的梨园武生远没我想象的厉害,影片到中段时便挂掉了,而且在此之前也战绩不佳,连着几场打斗都是输家,威风全让筋强骨壮、好似刀枪不入的邱建国给占去了。片中有一场他和广东当地白鹤拳高手陈飞雄的打斗,无论从功架还是气势上讲,他都明显不是对方的对手,让人家扭着脖子抛在半空,旋子转体后重重摔在地上,虽然很是凸显套路表演的功底,却跟强悍能打挂不上边。



上述这些印象显然来自于李彦龙所饰人物的角色设定,从一方面也表明,其实他很具备做演员的才能。但我当时并不是这么认为。而且他的形象也和我想象中的散手冠军对不上号。我们那时对散打对抗没有一点认识,可供联想的只有在电视上看到过的西洋拳击。拳击手什么样?都是黑黝黝的,咬牙切齿心狠手辣的那种。李彦龙皮肤白皙,深目高鼻,完全是一副小生模样,而且还总笑眯眯的,一点都不够狠。


《木棉袈裟》中的徐向东

《八百罗汉》中的刘振岭

《南拳王》中的李彦龙(右)


与李彦龙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此后也走上银幕担纲主角的河北队刘振岭。在另一部非常精彩的功夫片《八百罗汉》中,刘振岭饰演一个不堪凌辱奋起反抗的僧人,虽然也是瘦津津的,但人家显得黑壮结实;尽管眼里总是满含泪水,一出手却格外凌厉,让观众看了解气。说实话,那时候我作为一个幼稚的功夫片影迷,是极易把演员和角色混为一谈的,对我们河北的几位影武双星,心里是这样排列:第一厉害的是徐向东。在《南拳王》公映后不久,我们就看到了他主演的那部《木棉袈裟》,在里面这位老兄打得可真带劲!第二是刘振岭,第三才是李彦龙。


初期的散打比赛


这个印象很快就被打破,因为过了些日子,我通过电视看到了真正的散手比赛,不久又在银幕下面见到了李彦龙的戏外真容。当年的散手比赛,运动员都还穿戴厚实笨重的护甲护具,但真实对打的观感和看武术套路与拳击截然不同。毕竟是技与力的直接比拼,真打真踢真摔真防,在初次目睹这种对抗的人眼里还是非常震撼的。我边看边想,李彦龙能在这种比赛中赢得冠军,显然非同寻常,一定着实厉害!



1984年深冬的一天,有一个阵容超极豪华的中国武术巡回表演团造访我所在的城市。我到场观看了演出,欣喜地见到了一批当时最著名的武术冠军和影武双星,有陕西赵长军,北京王建军、李志洲、孙建明,山东马忠轩,河北李彦龙等。孙建明、王建军和李彦龙临时搭档,表演了一出亦武亦舞的节目,很受观众欢迎。此前他三人刚刚联袂出演了武打电视剧《侠女除暴》。李彦龙在剧中饰演反派角色,留着一瞥小胡子,邪恶而又凶狠,完全颠覆了他在《南拳王》里的帅气武生形象。



演出结束后,我随着大股人流步出场外,正好与表演团的队伍相遇。李彦龙就在距离我身边不远的地方,许是由于场面混乱,他显得异常严肃。那一刻,他冷峻的表情和锐利的眼神,让我瞬间想起了不无残酷的散手比赛;同时,电视剧里那个嚣张反派的阴影也悄然袭上,竟然让我内心里产生了些许畏怯——这家伙,挤到他会挨打的吧?



1985年春节,李彦龙与赵长军、邱建国、王建军、王群、张小燕等合演的武术小品,出现在央视春晚上。我正因生病住院,遗憾地错过了观赏。那以后二十余年,我再没见过他人,也很少听到他的消息。忘了是从哪里得知他去了英国传授武术,对此我丝毫不觉得意外。那些年,如果有哪位文体界的知名人物销声匿迹,不用问,一定是去了国外发展。



2008年,曾执导电影《木棉袈裟》的香港著名导演徐小明沉寂多年后再度出山,拍摄新片《夺标》,主演仍使用他二十多年前发掘的功夫明星于荣光和徐向东。影片公映后,于荣光与徐向东为了配合宣传,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参与节目,接受访谈。其间免不了会谈及他们的初涉影坛之作,说到该片女主角、武坛“太极之花”林秋萍。一次,主持人为了制造噱头,有意问及徐向东和林戏外的关系。在旁的于荣光趁机调侃,大开玩笑。徐向东却很严肃地解释:“那是我师弟的女朋友!”


“太极之花”林秋萍


之后不久,我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了徐向东,并很快与他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从徐向东那里得知,他那位和林秋萍恋爱的师弟并非旁人,正是李彦龙。我当时的感觉是:倒真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当年的林秋萍女士,不仅是蝉联十届的全国女子太极拳冠军,人皆艳羡的影武双星,更是一位英姿飒爽不掩娇艳妩媚的武坛大美女。这种人谁能配得上?想来也只有我们河北的棒小伙,长身玉立、英俊潇洒的帅哥李彦龙了!而且他俩一个长于柔韧的太极,一个精练刚猛的散打,内家对外家,武当会少林,就好像洪拳洪熙官碰上了咏春严姑娘,长短互补,刚柔并济,怎么想怎么是“姓何的嫁给了姓郑的”——正合适!



据徐向东介绍,李彦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去英国传播武术,林秋萍几年后也从福建武术队退役,二人结束两地相思,于欧陆汇合,结为伉俪,最后定居在德国,仍以授武为业,如今事业发展顺畅,生活美满幸福。徐向东与李彦龙从小便同在河北省武术队接受专业训练,交情笃深,分手后一直密切联络,常年交流习武心得,互相帮助勉励,友谊愈发深厚。李彦龙夫妇每年都要回国探亲,经过北京时便在东哥(李彦龙和我都这么称呼徐向东)家中落脚,相处如同至亲。



我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不久,便在东哥的安排下,荣幸地见到了单独回来办事的林秋萍女士。林女士两眼晶亮,身姿秀雅,依然美丽如初,却比我想象的要内向文静。我那次的任务不是见偶像,而是做访谈,无奈实在缺乏专业技巧,提问总是不得要领,本是采访林秋萍,却像是在针对一旁的徐向东。今日想来,实在是有些遗憾。好在东哥对他们夫妇都很熟悉,解答介绍了不少我想要了解的情况,也算有所收获。


拍摄《木棉袈裟》时的林秋萍与徐向东


一晃九年过去,我至今还清楚记得一些当时的情形。那天,林女士表现得特别谦虚,我问及她练太极拳的经历,她说一切都是“服从教练的安排与指导”;谈到拍电影,她说全是“按照导演的要求,他要怎样就怎样”。说到在电影里处理感情戏,她当着东哥吃吃地笑,脸竟然有些红了:“那时怎么做得来!”我就势转到了她和李彦龙的恋情上,她回答得倒是很干脆:“就是觉得他帅!”


少年时代的徐向东、李彦龙与教练翟金生(后右)领队刘鸿雁


东哥意识到我是想通过林秋萍之口多了解一点李彦龙,想知道他于外在魅力之外,还有什么优长能够对林女士这样优秀的女性构成那么强大的吸引力。他接过话头说:“彦龙在我心目当中是很全面的武者,他头脑聪明,也不乏刻苦精神,更为难得的是兴趣广泛,喜欢尝试和探索。在武术上,他套路练得好,有自己的长项,却也愿意学习其他拳种武艺,掌握更多技能。翟教练倡导‘练打结合’,组织全队训练散打实战,他是其中提高最快,水平最高的。那时有民间拳师上门挑战,难打的都派他去对付,有打必胜,首次参加散打比赛还得了冠军,可谓演练与实战能力俱佳。武术以外,他爱好绘画书法、读书写作。都说我是武术界的秀才,我觉得他才是。”


李彦龙在国外


林女士由此受到启发,也说了两段李彦龙的事迹:“彦龙还曾经到我们福建队里来,为我们编排了一套‘女子对刺剑’呢。在这方面,他一向很有想法。说到打,在德国,我们教很多学生,一次遇上个男的想要跟我试试手,他就上来把那个人赢了。”

听他俩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罢,我对李彦龙有了较从前更加丰富完整的认识。以前因看散打比赛所做的推想,远远一瞥所造成的印象都不准确,说起来竟然和最初看到的《南拳王》里的白面小生有更多相似,英武、洒脱、单纯、和善、快乐,才是他的本色。我早应该想到,那个年代的香港功夫片对塑造人物并不重视,对演员只要求功夫是真,表演也要本真,李彦龙初登银幕,呈现的其实就是他自己。


李彦龙近年出演影视的剧照


我向林女士和东哥提出了一个疑问,李彦龙虽然在那个全国“武术热”的年代因缘际会,走上银屏,但此后并没有朝这个领域发展。他是否并不喜爱影视演艺,而只专心于武术呢?东哥对此的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李彦龙十分希望能够再有机会步入光影世界,在银屏上展示过硬身手,演绎各种人生。

徐向东说:“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研究武术,不仅技法理论,也包括发展趋势、当下现状,以及有效推动其发展的方式方法。我们认为通过影视这种现代传媒形式,是介绍、推广、宣传武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们一直在为此做着准备,也一直在等待机会。”



别以为曾身为武协官员的徐向东是在讲套话官话,事实上,他和李彦龙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好友,一直都在这么做。早在多年之前,李彦龙在国外传播武术的过程中每收获一点心得或遇到问题,都会通过越洋电话与徐向东进行交流和商讨,二人常常不记成本、不顾时差,一谈就是数个小时。徐向东对此充满热情,主动扩大了讨论的范围。每次见面,他俩更珍惜难得的机会,拿出大量时间将语言探讨付诸亲身实验。沟通中双方达成共识,认为应该将所学习、研究、感悟得到的有关中国传统武术的理念精髓、技法奥妙等,利用影视形式,传播弘扬出去。



可这一机会的等待十分漫长,一晃便到了2017------

-------



较为了解徐向东的朋友,都知道他的正式身份是位武术工作者,在国家武术运动最高管理机构里任职,演戏只是他的另一份爱好和工作。但更多的人知道他,还主要因为他是位知名的动作影视演员。他的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木棉袈裟》和《夺标》,眼下在央视电影台还时有播放,只不过二者相距二十余年,前者中的棒小伙与后者中的中年汉,在不少观众眼里并联系不上,一提到他,首先想到的还是他一副络腮美髯的近期形象。



徐向东爱演戏,头些年里大大小小的电影电视剧、古今中外各种角色,他很是演过不少,好像本职就是专事演艺。大胡子是他为了方便接戏而专门蓄起来的,即便因此受到单位领导的干预批评,也坚决不剃。他曾对朋友说过,自己很喜欢剧组、片场的那种氛围,一到那里就会感到轻松。通过这些现象,我们会以为他对影视表演的喜好更强于对武术。而据我的了解,其实大大不然。对于武术,我这位东哥有种“苦恋”似的情感,年轻时爱得热烈而执着,随着年龄的增长,渐而变得含蓄而深沉,已然可以“大爱无声”,却还没达到“大象无形”的境界,他只是换了追求的方式。



当年由于出演《木棉袈裟》,徐向东一举成名,本来有机会去香港继续开拓演艺事业。徐小明拍摄《海市蜃楼》时,也曾有过续用他担纲主演的想法。但他那时毫不动心,而是按照自己构想的人生规划,先考入大学深造,提高理论水平,以便为所挚爱的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经过一番努力,他如愿以偿。求学期间,他认真学习各项功课,成绩十分优秀,课余参加武术训练,竞技水平不降反增,曾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中收获七项冠军。此外,他还主动求教于校内外名师,深入学习传统武术的拳技功法和理论,全面提升自己的武术造诣。那几年里,他几乎忘记了自己曾是影视武打明星的经历,而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而且作为学生会主席,他还积极投身于校内外的各项有益活动,因而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赞扬,并引起了国家武术最高管理机构领导的重视。


青年时代踌躇满志的徐向东和李彦龙


大学毕业时,徐向东心目中的去向选择只有武术,要么到上海去读著名武术家蔡龙云教授的研究生,要么进入刚成立不久的中国武术研究院从事武术科研和管理工作。最终,徐向东选择了后者。一来是那里的领导爱惜他这样的人才,向他发出了召唤;二来他此时对武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已有自己的认识,希望能够进入这样一个既有研究功能又具备指导权威的机构,去落实自己的宏大设想。


徐向东出演电影《少林达摩》《西楚霸王》


参加工作后,徐向东又应邀参加了几部电影的拍摄,大都担任主角。但他不为所诱,仍然坚持将事业重点放在武术上。只是现实环境并不如他所期望的那样理想,和所有刚刚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他的满腔热情也屡次遭到冷遇和挫折。在这种情况下,他感到有志难伸,只好奔赴海外。和同时代许多去国外传授武术的优秀运动员不同,他选定的是去法国留学。


出国访问的徐向东和李彦龙


来到陌生的异国他乡,徐向东首先感受到的是,从前的一切成绩、荣誉和名声,在这里全都瞬间归零,什么武术冠军、功夫影星,没人知道你理会你。要想立住脚跟并有所发展,必须从头做起,并较以前付出更多努力。不得已,徐向东也学着李彦龙等先行者那样,在法国招生办学,传授武术。经历一番努力,他渡过最初的艰难,逐渐将新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并且见到了更上一层楼的契机。就在这时,因其单位急招加之个人原因,他放弃了在法所打下的来之不易的基础,返回了国内。



不久,他奉上级派遣远赴非洲毛里求斯传播武术,一干几年,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我国两任后来都到访过毛里求斯,在那里亲眼目睹了中国武术推广普及的成果,倍感欣慰,大加赞扬和鼓励。这里面便有徐向东当年的悉心传授之功。



结束了在毛里求斯的工作,徐向东回到单位。这时他心里对武术仍然抱有火热的期望,主动向领导提出要去做竞赛管理工作。具体说到他的想法,其形成可以追溯到在大学求学期间,后来经过几年的深造与实践,从中增长了见识,更使之趋于成熟和完善。如今武坛上出现的种种偏离传统的现象,违背武术本质的所谓创新,以及出于各种利益导向的歪曲和矫饰,令他感到痛心疾首。他认为错误的根源不在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身上,而在于指导方向及相应举措。



当国家做出将武术运动纳入“奥运”体系的宏观战略时,他便提出“我们拿什么进”的疑问,并为此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寻找答案,向上级献言献策。见到同行中涌现出那么多标新立异的所谓“大师”,他难以理解“他们的创新都是哪儿来的”。他坚持“在真正继承的基础上再谈发展”,认为“发展武术要首先往根子上寻,失去了根本,中国武术也就没有了灵魂”。他希望借助机构的权威平台,将自己思考研究的成果与多年参与竞赛的经验体会相结合,通过改革现有比赛机制,调整竞技形式和方法,使现代专业武术的发展步入他所认为是正确的轨道,进而带动整个武术现状的改变。


徐向东与于承惠、计春华、《七剑下天山》的动作导演元彬


但现实情况再一次令他感到失望,他的热情虽高,想法虽好,却没有付诸投入与落实的机会。但他的心并没有死。在参与徐克、张鑫炎导演主持拍摄的武侠电视剧《七剑下天山》,重拾演艺爱好之后,他想到作为能力有限的个人,通过影视宣扬传统的武术文化,展示真正的武术精神,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见识武术技法与功夫的真实面貌,应该是最为可行而又易于见效的一条途径。经过与于承惠、吴彬等前辈师友不断探讨,与计春华、李彦龙等志同道合的伙伴深度交流,他逐渐坚定了走属于自己的实现梦想之路的决心。


徐向东与文莱王室成员

徐向东接受斐济总理(左)的邀请


那以后,除了奉上级之命赴文莱国教授王室成员,去南太平洋岛国斐济教授该国总理及内阁高官,同时向民众推广太极拳的那段时间外,徐向东的主要精力大都倾注在了影视演艺上面。无论所参与的影视作品是否武侠、功夫题材,徐向东在其中饰演的角色绝大多数与武术密切相关。尽管他有时也会像职业演员那样,想尝试更多类型的角色,但制片人、导演有他们的习惯认识,而他本人也并不勉强,随遇而安。因为他的本来心思不过是想借此增加接触,拓展渠道,以便寻找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那种机遇。



因出演电影《墨攻》等,徐向东与香港著名导演张之亮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张之亮先生是香港电影“新浪潮”时期涌现而出的优秀艺术工作者,精于反映与批判现实、表现人性与情怀等方面的影视创作,同时也顺应商业电影的大潮,拍摄过许多娱乐性强的武侠大片。我一向关注他的作品,并有幸经东哥引见,与之相识。在我看来,张先生是当今少见的不但具有而且不懈坚守纯粹艺术追求的艺术家导演。徐向东也是这么认识,不然也不会将一个令自己由衷感动、念念不忘的创作素材推荐给他。

这一素材便是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断魂枪》。



徐向东偶然读到这篇小说,正是在他为自己的武术志向难得伸张而感到苦恼的时候。老舍先生在小说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对中国武术的挚爱与崇敬,对其遭遇的同情和惋惜,对其前景的迷茫与担忧等等,自己完全感同身受,并能从中找到深切的共鸣。他仿佛遇上了难得的知音,受到了巨大的启迪。老舍先生几十年前便以一个简洁的故事,准确清晰地描述出了武术在当时乃至今日依然面临的实际困窘,揭示出热衷传统武术文化者的内心隐忧,这让他既感到无比佩服,同时也万分感慨。



小说主人公的“不传”,导致了多少中国的好东西湮灭无形!更令人难过的是,这种状况今天还在继续,且愈演愈烈,以至于明珠所遗无几,渣滓乘隙泛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而难解的,但作为武术工作者,不是应该为改变或制止这种趋势的泛滥而有所作为么?徐向东于是想到,应该用影视把这样的故事表现出来,以引发当代人的反思与警醒。

《断魂枪》是讲武术的故事,但绝不是通俗武侠小说,改编成为影视不能够仅从商业角度考虑。这一想法使得徐向东认为,交给张之亮导演来拍最为合适。

------


笔者与徐向东、计春华


我从徐向东那里得知,张之亮导演有意要拍一部表现中国传统武术的电影,最初还以为是《断魂枪》。东哥告之,自己的想法和张导演下一步的创作意图,只是有部分不谋而合。张导演的设想更加宽泛深远,老舍小说不过是参考之一。但东哥的建议还是有效的,在未来的新片里,将会有类似《断魂枪》里的人物,譬如像主人公“沙子龙”那样弃武从商、郁郁不舒的民间武术家。导演考虑可以让功夫巨星李连杰来饰演。武术家周围的人设,他也有初步考虑,要有一个衬托主人公作风人品的追随者,还要有一位激发其表达对武术的真实态度与认识的挑战者。前一个,他想让徐向东扮演,后一位,他想到的是因出演《少林寺》成名的山东影武双星孙建魁。



我头脑中一时转不过弯,仍摆脱不了小说《断魂枪》所造成的深刻影响,对上述有关演员的安排大不以为然。小说我读得很熟,也认为早该拍成电影,为此还曾与年轻的影视界朋友聊过多次。我们都认为饰演“沙子龙”的不二人选是——徐向东!


徐向东在电影《夺标》中的扮相


瞧瞧小说里是怎么写沙子龙的: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里的大星。状态最佳时的李连杰倒是这个样子,可他近年来的形象外貌已有了较大变化。徐向东年轻时也同样可以用上面的一行字来形容,可喜的是,他如今大致还是那个样子!那一脸大胡子气派豪放,正与沙子龙著名镖师的出身相契合,也刚好符合小说中这个人物的年龄。而且他素来平常心处世,放低调待人,不是更接近沙子龙离开镖行从业经商后的应有作派?沙子龙“身上放了肉”,想来也不是油腻男那样的颓废状,而更应该是徐向东中年后呈现的内方外圆的气质。


徐向东的演技近年来愈发成熟


我不便找张之亮导演直接建言,那样东哥也不会答应。为了达成导演的心愿,他在怀柔参加电影《少林小子》剧组“33周年重聚首”活动时,还向莅会的李连杰提起过邀请他出演的事呢。可有话不说总是难受,于是我便写了篇文章,名为“我读《断魂枪》”,在里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发在博客上。万一让导演看到呢!

后来的结果,我敢保证不是张之亮导演受了我的影响。原因很简单,人家拍的电影根本就不是《断魂枪》!


李彦龙近照


2017年初夏,由张之亮导演特邀国内著名编剧创作,经他本人一手推动运筹经年的电影《武动天地》,终于开机拍摄。徐向东被张导演确定为该片的男主角之一,饰演前面提到的那位“民间武术家”。其“追随者”则由功夫巨星洪金宝的公子扮演。“挑战者”一角没有用孙建魁,而是从德国请来了久未踏足演艺的李彦龙。



如果拍的是《断魂枪》,我会觉得孙建魁确实更像是书中的那位“孙老者”。老舍先生在小说里对这个人物的外形描写比对沙子龙要详细得多,对照那些文字想象,活脱就是如今六十来岁的孙建愧。而李彦龙并很不像,起码我见到过的李彦龙不像,正如林秋萍女士称赞自家先生时说的那样——就因为他帅!



2010年夏,李彦龙携子归国探亲,和以往一样,到京时住在好友徐向东家里。东哥要外出公干,却不忘为我引线搭桥,说动李彦龙接受我的采访。我们约在一个酒店的餐厅里见面。当他出现在眼前时,我既能和几十年前从银幕上得来的印象对应得上,同时又感觉像是见到了另一个熟悉的人。李彦龙有一米七五左右的身高,在当年的专业武术圈里算是大个儿;仍保持的挺拔健美的身材,蜂腰扎背,线条硬朗,配上一头浓黑的长发,有种我们年轻时最为艳羡的日本影星(如松田优作)式的潇洒。



不知是在欧洲呆久了还是怎么着,他面相上从来就有的高鼻深目的特点愈发明显,让我越看越像是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以照相师身份为掩护的游击队员吉斯,莞尔一笑,就更有那个意思。



我把这一感觉告知李彦龙,他听了开心大笑,使交谈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接下来,我们聊得开心,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仍然是上次那个老毛病,我太容易把采访变成交友,说的很多话“套近乎”有用,却耽误了从交流中发掘更多有价值的资料信息。当然进步多少还是有一点的,起码与对方谈到了我最感兴趣的三个方面。



其一,拍电影《南拳王》时的有趣花絮。李彦龙就着我提到的他与陈飞雄对打的话头回忆说,当时拍那个他被对方摔出去的镜头,难度在于自己飞起后又重重地坠地。因排练时编排的动作与到现场后拍摄要求的不一致,他们只好临时现改。现场是坚硬的石板地面,而他身上既无合适的护具,还要演出被摔的狼狈,不能有明显的自我保护,结果摔了一次又一次,被NG了再NG,,观众最终看到的只有十几秒的过程,竟然拍了八条,用了一天时间才作罢。李彦龙说起这件往事,好像仍有余悸,连连叹道:“可把我摔惨了!”



李彦龙全程跟随《南拳王》剧组拍摄,用时长达一年之久。其间最大的收益是,身边有许多真正的高手,就是那些饰演反派的老师,跟他们学习了不少地道的传统功夫。

其二,关于“散手”。对此,李彦龙并没有夸耀自己当年的战绩,而是讲到他从那些来河北队挑战的民间拳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技战术,过程中也挨过他们的重击;之所以会常赢,其实是有专业运动员身体素质占优的原因。



李彦龙十八岁那年,跟随翟金生教练去北京参加过一次关乎散打运动发展走向的重要会议。与会者中有武术的大师名宿,也有赵秋荣、鲁国庆等非常优秀的运动员代表。他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应邀在会上介绍了“练打结合”中所收获的心得体会。曾为中国散打的起步做出过贡献,这是让他颇感自豪的经历。



时至今日,他更希望国内能开展“无限制”的格斗比赛,并一直在为此做着研究和探索。



其三,在国外传授推广中国武术的体验与感受。李彦龙说到的一个现象是,竞技武术套路在欧洲并不为当地武术爱好者广泛接受,人们对传统武术兴趣更浓,而且不仅仅是对技术,还有相关的文化理念。因此,他从实际需要出发,调整了最初的教学重点。这也促使他不断加深对中国传统武术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往与东哥沟通探讨的多是这方面的内容。



李彦龙还谈到一件事,让我这个喜欢听“中国功夫斗洋拳”故事的功夫片影迷,起初颇感兴奋。在欧洲,日本空手道较为流行,曾在法国教学的徐向东,还有林秋萍等,都曾与我谈及与之交往和竞争的情况。看来空手道练习者确实像八十年代香港功夫电影里常见的那样,喜欢切磋较量、寻求实证。遇到这种情况,李彦龙面对又高又壮的洋人对手,向来勇于维护中国武术的尊严,可以动口做君子之辩,动手也来者不拒。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我所想象的那样。



一次,李彦龙夫妇率领学生去参加德国当地举办的大型“武道”表演,事先被安排在一家空手道馆里做准备活动。该馆教头见他们练的是慢悠悠的太极拳,当场直言不讳地说“没有用”。李彦龙便与之探讨,而对方却要实际领教一下。李彦龙有散打的功底和经验,又懂得太极拳招法的奥妙与应用,出手让对方认识到自己对中国武术的误解,随即予以了纠正。李彦龙认为这是正常的交流,并不因此心怀芥蒂,反而很欣赏对方的坦率态度,因此赢得了更多尊敬。



我向李彦龙提起“你更爱武术还是影视”的老问题,他分别叙述,并未比较。对于武术,他和东哥一样,是发自内心地热爱,有关训练、钻研和教学等等,能够让他从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以致将其视作生命。同时他还发现,在自己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是受到武侠功夫片的影响而由衷喜爱武术,这让他更加重视起影视的承载、展示与传播功能。


十六岁的李彦龙在参演电影《密杀令》期间

李彦龙、徐向东与《密杀令》的武术指导吴杰强合影。


李彦龙从小爱好写字画画,用东哥的话讲,是艺术细胞发达的文艺青年。经过几次演艺尝试,他心里便一直揣有自己的光影之梦。无奈在国内时受到队里的限制,到国外后又忙于教学和生计,所以后来少有合适的机会。他与东哥在这方面的想法不谋而合,从中受到激励,即使多年等待,也从未想过放弃。



张之亮导演启用李彦龙出演新片《武动天地》,想必是徐向东的引荐起到了一定作用。他二人自小相伴,亲密无间,在专业队里是最佳搭档,日后又是习武路上的知音,彼此的武功造诣相互最为熟知。如果片中有二人交手的动作戏,他们之间的配合无疑最是默契,足以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东哥“内举不避亲”也好,张导演“慧眼识英雄”也罢,反正我相信他们这次的选择非常正确,给李彦龙足够充分的舞台,他一定会为我们奉献出十分精彩的表演。

听东哥讲,李彦龙为了拍好一段单独演练、耀武扬威的戏,专门自编了一套刚猛遒劲的拳术。我因而想到,应该是为呈现二人正面碰撞的的情节吧?真希望他俩能“打”起来,也让我等好生过过眼瘾!



就电影《武动天地》,我这里稍稍做些剧透:徐向东在片中饰演的民间武术家,其拿手武艺被设定为“八卦掌”,有门有派有传承,虚中见实。为了向观众介绍原汁原味的传统真功,在银幕上达到为武术追根溯源的目的,东哥专门到京郊找传统八卦掌拳师学练了两年多。这一段恕我先不展开来讲,待稍后另文叙述。东哥这一角色的师父在片中也有出现,是一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并非像电影《一代宗师》里叶问的师父“找钱华”那样,只是露个脸意思一下了事,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一展身手。这就带来一个难题,有谁能在武功上表现出这位近代武林宗师的卓绝风范呢?



据说张之亮导演和徐向东等曾就此认真考察,在当代较成熟的动作演员中进行选拔,最终却都感差强人意。正为难时,徐向东和李彦龙的同门师弟、原河北武术队的优秀运动员丹立军,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丹立军,年龄比徐、李二人稍小几岁,外貌身材也不及他俩俊朗魁梧,属于短小精悍、灵巧劲健的类型,所以在武术队时专攻的拳械项目也与之不同,最擅长的是猴棍和翻子拳,成绩在全国比赛中名列前茅。仅从这些信息上,看不出他有饰演徐向东八卦掌师父的条件。但我在听说他被确定入选的消息后,并没有感到诧异。因为几年前我们有过一次交谈,让我了解到他不仅是位竞技武术好手,北体大武术专业毕业生,还是武术世家出身,一向受到家乡浓郁的武术文化氛围熏陶,对传统武术了解甚多、涉入颇深。记得他当时便给我讲过八卦掌各派的异同,对各式太极拳也知根知底,既懂得技法,也能联系理论。



丹立军大学毕业后远赴英国深造并定居,曾从业中医,同时也研究金融投资,自云早已是武术的外行人。徐向东却说,自己与彦龙多年来探讨武术以及功夫影视,丹立军也时常参与,哥仨一直没断了这方面的交流。这次筹拍《武动天地》期间,已回国发展的丹立军也应邀献计献策。谈到传统八卦掌,丹立军不但有独到见解,而且坐言起行,说练就练一段,功夫依然扎实地道。徐向东看罢他演练的八卦掌,不由眼前一亮,虽然师弟在技术细节上与自己练的稍有差异,但行步走转拧裹钻翻中所流露出的那股从容气韵实在难得,令人惊喜,当即心想,何不让他试试呢?



张之亮导演从善如流,表示同意。于是,丹立军便由在幕后参与策划,转而走向前台,和两位师兄一道,正式做了电影《武动天地》的演员。其实早在三十多年之前,他便拍过影视,先是《南拳王》,后是《侠女除暴》,只不过都没有出演角色,而在外围默默贡献,曾多次做过主要演员的武打替身。如今京剧界最为著名的“梅派”传人李胜素,当年在《侠女除暴》中饰演十三妹,许多有难度和危险的动作表演,都是由丹立军代替。这回他穿起清代的大褂,在影片开机的头一天,以武林宗师的姿态昂然走到摄影机的镜头之前,说起来还是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次。



为了不负导演和师兄所望;更因为这次所出演的电影,对于他和两位志同道合的多年至交徐向东、李彦龙而言,是一次将传统武术真实展示于世人面前,以实现自己多年志向与抱负的难得良机;丹立军在准备期间,内心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好在有徐向东坚持初衷、热诚关怀;李彦龙真心理解、支持勉励;而他本人也仍保持着勇于奋争的无畏心态,绝不轻易服输。在共同追求的目标引导下,兄弟齐心,发奋向前,最后终于克服了所面临的种种内心干扰和实际困难。燕赵三杰精诚携手,似又找到了当年走上赛场时的最佳竞技状态,以昂扬的斗志投入到了迎接新挑战的拼搏当中。


徐向东、李彦龙在《武动天地》拍摄现场

参与《武动天地》拍摄的老牌“影武双星”

前排左起:计春华、廖斌(原广西队)、徐向东

后排左起:李彦龙、薛剑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