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起起伏伏,想做一个大热的电视动画系列真难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作者:雪城刹那

封面:霹雳Q娃15周年广告图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摘要


失眠时的读物哦。


第十章 系谱篇最终章(后篇):佐藤顺一四连发


系谱篇的最终回了,废话少说来看看六条系谱在上世纪的大结局,接着按上回的顺序来。有的线要分两半,分别讲九十年代前期和九十年代后期的故事。


第一条线,平成元年金属英雄系列移动到星期日早上八点钟播出后,迎来第二个春天。取入了系列初期宇宙刑事系列的刑事剧要素,又从超级战队系列取入了一定程度的团体英雄要素。虽然题材还是超级英雄,内容则向动真格的刑事剧靠拢,而不像系列初期宇宙刑事系列那样基本上停留在有刑事的设定。于是人气出现了宇宙刑事系列以来的第二个高潮,因为无论东映还是朝日电视台,自古以来在电视剧领域最擅长的就是刑事剧,直到现在也是。


然并卵好景不长,因为虽然观众层扩大了,扩大出来的人群他主要不是来买玩具的。本来当初移到星期日早上来,就是因为收视率已经不行了但是放你一条生路,到清净的时间段来安心老实卖玩具。结果现在收视率上去了,达到当年宇宙刑事系列的高度,反而玩具没怎么上去。于是只好再花功夫捆住小朋友的心,等情况好转了一点又想尝试些门槛高点的野心和挑战,就这么周而复始折腾完了九十年代前半。到九十年代中期终于老实了,九十年代后半的情况我们过一会儿再回过头来说。


这种反复折腾的景象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金属英雄系列其实是不存在的系列。我们已经知道金属英雄系列是民间大友后来为了有个统称代号加上去的叫法,而对于电视台制片厂赞助商玩具厂家长以及小朋友,这种系列的统一感和品牌性一概不存在,不像假面骑士和奥特曼每部都叫假面骑士和奥特曼。所以金属英雄系列的题材内容是可以飘忽不定的,包袱不大,而同时也就从没有稳固的根基,利弊共担。


第二是金属英雄系列进入九十年代,东映一方的总制片人从宇宙刑事系列以来的吉川进,换成了堀长文。堀与吉川有两点不同,第一点,他干制片人这行还是新人,原本是当监督的,都干了二三十年了才换职业的。第二点,他不是从七十年代东映超级英雄最繁盛的时期历练过来的,在职业生涯中堀长大的环境多是东映刑事剧的制作现场,到八十年代中期他对东映超级英雄的制作现场接触才开始增多。


然而堀的野心尝试,还得再等十年到平成假面骑士系列才有起码的土壤,那时同样是满足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条,有大招牌引起的效应,假面骑士这个名头太出名了,一开始容易被吸引过来一看究竟的人群就多。第二条,时代到点了,到那时适龄看假面骑士的孩子,他们的双亲也小时候在假面骑士席卷全国的风潮环境中活过。家长对作品本身有亲近感,为孩子甚至自身在这上面掏钱阻力也小,于是把节目内容拔得高龄一点的阻力也小得多。而这两个先天条件,九十年代前期时的金属英雄系列还一样也不具备。


第二条线,紧接金属英雄系列后面的八点半,朝日放送电视台的专属节目档。八十年代末受众从小女孩又转换成了小男孩,之后进入九十年代第一次采用集英社的《周刊少年跳跃》连载的漫画《魔法塔鲁路特君》为原作来制作动画,这片台湾的译名叫《神通小精灵》。一九九〇年当时,前面八点钟的金属英雄系列刚迎来第二次春天,后面九点钟的东映不可思议喜剧系列上回说过因为有《美少女假面帕特琳》,也处在收视率的高潮期。共振起来本作也达到朝日放送电视台这个档的收视率鼎盛期,连八点半也出现了星期日大清早收视率突破二十个百分点的奇迹。


东映动画的制片人簱野义文,系列构成菅良幸,演出的山内重保,音乐横山菁儿等,同是《周刊少年跳跃》连载漫画为原作的《圣斗士星矢》当时完结后,直接移动过来的主要布阵为多。《圣斗士星矢》播出时的剧场版山内监督了一半,这回总算是第一次就任电视动画的系列导演。原本就在朝日放送电视台这个节目档的演出家也有,贝泽幸男和角铜博之两名,还有之前做演出助手的志水淳儿也在本作中升格为正规演出家出道了。


制片人方面给簱野配了一名副手,在新版的《秘密的小亚子》担任辅制片人有实绩的关弘美,这回头一次参加幼女片以外的作品,从此要跟这个节目档连续打交道十四年了。簱野与关搭配的体制维持了三年半,这期间当年与佐藤顺一和贝泽幸男一起当演出助手练级,但是没有一起过来的梅泽淳稔,也过来就任了一回系列导演。但是这种少年漫画的路线也没有持续太久,和当年幼女片路线差不多一样走了六七年,到九十年代中期终究还是又回到幼女片路线上去了,转换的原因出在下面一条系谱上。


第三条线,东映动画在朝日电视台的黄金档剩下的独苗。《圣斗士星矢》结束后,主要布阵移到上面那条朝日放送电视台在星期日早上的线。相对地,本来在星期日早上好好过日子几年的佐藤顺一,倒被移过来就任系列导演了,跟他一起移过来的是给他当演出助手的几原邦彦。

这里本来就已经是个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节目档,《圣斗士星矢》虽然救了一把但也没有能长期安定的招数,接下来于是开始挖六十年代的人气作,第一章中提到的水木茂的《恶魔君》和赤塚不二夫的《猛烈阿太郎》。跟随着《魔法使莎莉》和《秘密的小亚子》这波幼女片翻新的潮流,把少年漫画也在平成时代挖出来出新作。从平成版的《猛烈阿太郎》起,五十岚卓哉也开始跟着佐藤练级演出助手,而几原则升为演出家出道了。


平均收视率都跟《圣斗士星矢》差不多,《星矢》以来虽然这个时间段五个百分点的惨状已经得到显著拉升,但是平均值还没回到黄金档最低要求的两位数。《猛烈阿太郎》之后决定转为幼女片路线的《金鱼注意报》,这回平均收视率居然升上两位数了,最高值也突破十五个百分点。连出版连载《金鱼注意报》的讲谈社也很惊奇,接下来推同在讲谈社连载的幼女漫画《代号是水兵V》的动画化,主角叫爱野美奈子。讲谈社看准了这不但有市场,而且与东映亲近,因为上回说过东映不可思议喜剧系列的《美少女假面帕特琳》前一年刚刚在星期天大清早拿下平均收视率十五个百分点的奇迹,而《水兵V》则是漫画家武内直子恶搞这片的漫画。



然而一要动画化就出问题了,从六十年代起常打交道的老问题,直接找个有现成原作的东西搬上电视便可能遇到的问题,那就是商标已经有别人用过了。所以反正东映集团处理这种事已经是老司机,没事听我的重来,另开一个连载。跟武内说,《魔女老师》是最初出现超级英雄变身打架的幼女片(第二章),当初《美少女假面帕特琳》的方针是平成版的《魔女老师》。而《美人儿甜心》是动画类最初出现超级英雄变身打架的幼女片(第三章),那我们这个新作就奔着平成版的《甜心》去。哦还有一条,这维纳斯的发想不错,干脆主要角色名都想玩行星梗。


于是这回武内就按照小时候看过的《秘密战队五连者》来,需要团体性的主要角色。除了爱野美奈子,后面登场的主要角色就都成了带行星的姓氏。美奈子有个闺蜜叫空野光的,改了姓水野。本来按照姓某野这个套路下去,后面还要有个叫夜野雅的和叫地野卫的,改姓火野和木野。最后符合少女漫画定番地,搞个空想白马王子定位的男人出来,顺便叫地场卫了。结果东映动画还加一条,电视上超级英雄的元祖当然是《月光假面》啦,那个怎么样。于是月球这个卫星就混进了一群行星里,还成了主角。


系列导演继续由佐藤担任,这样就形成了从平成版《恶魔君》、平成版《猛烈阿太郎》、《金鱼注意报》到《美少女战士水兵月》的四连发,连任四年又一个季度后甩锅给几原接任。《美少女战士水兵月》开播后虽然收视率没有跳水回去,但比起《金鱼注意报》毫无优势,玩具也卖得不怎么样,虽然幼女片本来也都不怎么样。也就是说不属于要紧急止损的大爆死,也不属于有价值继续下去的对象,但是幼女片就是这种极端慢热,这是从当年从《小甜甜》得到的历史经验教训了。所以这回还是坚持下来了,年初开始撑到秋季终于出现明显人气,万代夏季新增发售的人偶在玩具市场从九月份开始率先发力,十月份起收视率也没再回到过一位数,幼女片领域刷新《小甜甜》纪录的长期人气系列就诞生了。


第四条线,八手三郎为原作名义的超级战队系列在平成元年到达十周年时,状态不好移到星期五傍晚播放后,只能说是雪上加霜。这个时间不但小朋友放学还没回家在外面野,而且还要面对同一时间在富士电视台播出的对手《乱马二分之一 热斗篇》。再下一年靠着在大友间炒红了的一部《鸟人战队喷射人》,终于出现好转,以及一九九二年成功推销给美帝、确立追加战士体制来复苏,到一九九三年才总算是回归正轨状态。十周年时一失足,然后一旦进入下降通道需要至少三年的轮回来复权,因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小朋友年龄跨度是至少三岁,这样的路后年Q娃系列又给重走了一遍,虽然追加战士体制学早了点。


到九十年代中期,日本社会已经形成一种印象,战队系列是永不完结的。这时为了扩大系列影响力,显得这家子更加人丁兴旺,也已经把七十年代中期原作名义为石森章太郎的《秘密战队五连者》和《JAKQ电击队》正式纳进来了,称为超世纪全战队一下子就凑满了二十周年。然而好景也还是不长,虽然一直靠着超级安稳的玩具销售收入,但工作日傍晚的时段不适合儿童片这件事还是没变。跌到九十年代后期忍无可忍,终于又出最后的大招了,赶到星期日大清早去,从一九九七年四月的电视台例行改编期开始执行。


八十年代为止的双休日大清早是蛮荒之地的印象,这时早已经被各位前辈打碎了,所以超级战队系列来到星期日早晨后也跟前辈一样有机会开辟新的春天。这回的左迁处分地比以往的都早,早到七点半,而且已经是九十年代后期,尽管如此也出现了七点半的大清早收视率两位数的战绩。结果按下葫芦又浮起瓢,这回轮到卖玩具没以前坚挺了。九十年代中期万代也已经形成一种印象,那时的万代御三家是战队、高达、奥特曼,称为不需要很隆重的宣传就莫名其妙自然而然一年出货额上百亿日元的奇特知识财产。可到九十年代后期在战队系列身上这个印象也崩掉了,这就要到新世纪初再来修正了,就不再属于我们这里系谱篇的范围。这次修正完成之后,再下次战队系列遇到点称得上危机的危机,就得到《妖怪手表》袭来的时候了。


第五条线,在富士电视台的东映不可思议喜剧系列。从《美少女假面帕特琳》大成功的那年起,连续三年走相似的幼女片路线,脚本也总由浦泽义雄一人全话执笔一年份至少五十本。到第四年时,已经是美少女战士系列人气爆发的时期了,虽然收视率一直很高,但美少女战士系列那边是玩具市场的人气集中爆发。就算都是东映的,读卖广告社和富士电视台就不开心了,需要转换路线。把这个节目档移交给东映动画,又变为制作给小男孩看的片,东映不可思议喜剧系列就此结束,虽然跟金属英雄系列一样其实原本是个只在民间存在的系列。


可转换路线后才两年就不行了,出现了这个节目档成立以来头一次平均收视率一位数。读卖广告社一方的制片人木村京太郎,从东映不可思议喜剧系列的最后十年间一直担任到这时,他想出一招救场的。其实当年动画化的水木茂作品《咯咯咯的鬼太郎》(第一章)先后出了两期,本来已经结束了吧不过到八十年代又决定重制,被算作第三期。那时就是读卖广告社出的主意,木村担任读卖电视台一方的制片人。重制能有一次就能有第二次,在富士电视台星期日早上九点钟的这个读卖广告社专属档,正好也是东映动画的节目档,干脆把第四期在这里出了救场好了。


《鬼太郎》当年出第三期时,不在黄金档播出但是收视率与同时期的《龙珠》匹敌,虽然商品没有那么地大红大紫。从此就认定为属于收视率给力类型,然后成了救场专业户。第四期于一九九六年在星期日早上九点钟这里开播,果然不负救场重任,而且最高收视率还冲到二十个百分点。整个星期日早上的所有动画或超级英雄,达到二十个百分点的收视率奇迹,这是史上最后一次。十一年后《鬼太郎》第五期再出现时,也同样在这里,也同样背负救场重任,而且也同样不负众望,那次是把已经跌到一位数的境况硬是拔高回到两位数。


木村玩上瘾了,同样是有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上回刚说过八十年代末复活的《秘密的小亚子》,为什么能从老东家朝日电视台转到富士电视台,因为主导的也是读卖广告社,其实制片人也是木村。那也正好是东映动画制作的,那就把《小亚子》再第三次动画化,放在这个档来接上《鬼太郎》第四期。东映动画一方的制片人也跟第二期时一样是关弘美,系列导演也跟第二期的一样是芝田浩树。不过当年还是新人打副手的关弘美,这时就已经是老司机自任总制片人了。


过去的人气作过些年头翻新出来,这种低风险操作理论上来说确实是成功率高的,可是木村这回确实是终于算盘落空了。离上次过了十年,一九九八年第三期的《小亚子》没有像前两次那样获得大人气,一年也没播满,急着砍掉一个月的份。然后总算死了心开发新作,接上的新作是《数码兽大冒险》,这回成功发展成大人气的长期系列了。国内粉丝众多大家熟悉,这里故事已经讲完,接下来也不再属于我们这里系谱篇的范围了。



第六条线,需要讲故事的量最少的这条富士电视台黄金档的少年漫画改编动画。《龙珠》之后《龙珠Z》,这都没问题,《龙珠》打下的天下太广了,所以都不希望完结了。可最希望完结的是鸟山明自己,磨了一波又一波,终于如愿以偿许可完结了。完结以后怎么办,这知名度还是比较高的,妥协案拿个《龙珠GT》接上。新出原创动画怎么个玩法,本来想去填魔人布欧篇到完结之前十年间空白的坑,也就是说跟将近二十年后《神与神》到《龙珠超》做文章的方向一样。可是最后还是决定在原作完结之后的时间轴做文章,结果间接给本世纪的玩法留下了空间。


至于龙珠系列完结后再又怎么办,还是那招,过去的大名作过多年后翻出来搞新的。把鸟山在《龙珠》之前的《阿拉蕾》翻出来制作平成版,当年那可是龙珠系列一辈子也不及的怪物收视率,所以期待度也还是很高。但是硬拔也拔不高,虽然成绩并不低。也就是说《龙珠》因为太庞大,完结后形成的这个真空地带不是想填就能填上的。可平成版《阿拉蕾》播的这两年间,集英社还真就找出有希望填上的了,就是《海贼王》,接在平成版《阿拉蕾》后面一九九九年十月份开播。


今人有事后诸葛亮的视角来看,《海贼王》确实给填上了,可当时还的确是要走一步看一步。《海贼王》开播后一年半与平成版《阿拉蕾》的平均水准相比,收视率没有显著的提升,富士电视台急了出招。离鸟山原作的系列在星期三晚上这里开播已经过这么久二十年了,现在反正已经不是鸟山原作的系列了。而这个旭通信社与东映动画的专属节目档,当年本来又是从星期日晚上移过来的,现在就再移回去。因为这时到星期日晚上有搭伙的对象,而不是孤单只播一个动画节目,两个动画一前一后在一小时内连着播对收视率有前后互相照应的效果。


但是移过来以后也每况愈下,这跟日本的社会和电视行业的大势也有关系,这里的连载还是不再多扯。动画已经不适合让全家老少一起晚上黄金时间观看,以取得至少两位数的收视率了。《海贼王》是富士电视台撑到最后的黄金档动画节目,在星期日晚上撑了又五年半后终于丢到了左迁聚集地,也就是星期日早晨。自此富士电视台在黄金档的动画类节目全灭,两年半后日本电视台也把《名侦探柯南》踢出黄金档,那边的黄金档动画类节目也全灭了,现在日本全国放送的黄金档动画类节目只剩朝日电视台有搭伙照应效果的《哆啦A梦》和《蜡笔小新》。


剩下转过头来看前面三条线在九十年代后期最后的故事,倒过来说好了,先看第三条线。美少女战士系列第一年是从没人气到有人气,第二年是从有人气到大人气,然后第三年到鼎盛期。打个对折第一年到第三年是上升期,第三年到第五年就是下降期,虽然从实际表现来看是崩溃期。幼女片领域在玩具市场,过去人气持续最长久的是《小甜甜》大卖了整整三年,美少女战士系列不说五年起码四年是有了,刷新了持久纪录。就这么长期系列化到超级战队系列那种程度,这野心是有的尝试也是有的,但是失败了,这个历史使命以后交给Q娃。


但瞬时最高风速纪录确实还维持着,万代的出货额第一年已经超过一百亿日元,第二年飙升到两百〇五亿,第三年鼎盛期是两百六十三亿,之后第四年跳水到一百六十四亿,第五年继续跳水到六十一亿。也就是说峰值过后下降期之中,每一年直接往下杀百亿规模,这个速度过快了而且还是连续的,再加上反正对于幼女片已经真算够久的了,所以结束掉是正确的选择。这一行里经常不好卖的商品其实不可怕,可怕就是就是这种变动剧烈的,那才是要人命的承受不起,这个道理说过有几遍了不过在这个连载好像还真是第一次说。


爬得越高跌得越惨,升得越快摔得越疼,这是从六十年代起各种前辈都印证过的,可你就是没法避免去重走历史,太难了。同时期九十年代这样的商材依然很多,《蜡笔小新》第一年让万代出货近一百七十亿日元,第二年直接缩水到四十亿。《灌篮高手》第一年能出货六十亿日元,第二年直接缩水到没够格上决算报告。所以才说万代为什么那么重视超级战队系列这样的,峰值从来也不高可每年就给你带来那么些,形容不出来稳如什么,其实就是稳如战队。


结束以后怎么办,这是幼女片领域版的龙珠系列,照样留出一个真空地带来。也是老招术,当初不是说美少女战士系列是平成版的《甜心》吗,这回直接把二十多年前的《甜心》直接翻出来,制作平成版电视动画《甜心F》接档在后面。然后完全不行,比最后一年的美少女战士还没人气,于是被赶出黄金档。只是朝日电视台一直是比较仁慈的,不会一步到位就给贬到大清早去,这次也先只是移出黄金档往前半小时,放到晚上六点半去。移了以后当然收视率也跟着降,又回到五个百分点的水准了,一夜回到十几年前《星矢》出现之前。


《甜心F》寿终正寝后下一年,换一种大胆的,同时又以降风险为目的的玩法。就像东映漫画祭那样,买一张电影票看多个中短篇电影,那这边就同样在半小时的通常一集动画时长之内,实质播出三个不同的幼女片。这厉害了吧,其中总能有个对上幼女胃口得人气的吧,豪华三本立!然而幼女大人们一个也不理。那好吧下一年还是老老实实回归通常玩法,二十世纪最后的必杀技,号称美少女战士的正统后继《神风怪盗贞德》!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整个幼女片路线都没有然后了,朝日电视台死了这条心了。小女孩真是不靠谱,不要了,我们还是做给小男孩看的片,把东堂泉叫过来让她搞原创的《爆裂战士战蓝宝》。


一九九六年是万代和东映的股灾年,龙珠完了,美战崩了,不可思议喜剧已死,鬼太郎本来就不适合卖,战队开始疲软,金属英雄反正就没高空飞行过。万代表示我还有刚收养的高达,高达表示爹至少今年我救不了你。最后剩一个给力的《迪迦奥特曼》,填补不了整个大坑,这年万代实质是净亏损的。从这年起往下三年日子就没好过,幼女片的市场其实也是这集体崩盘表现的其中之一。《甜心F》不行,《贞德》不行,隔壁《小亚子》也不行,那到底什么行。不知道,因为一九九八年整个女童玩具市场规模的总量,也只有一九九四年也就是美少女战士系列的鼎盛期那年总量的三成。整个行业都百思不得其解,搞到在业内杂志上专门出组团研究论文特集《小女孩到哪里去了》。


至于朝日电视台和东映动画换成少年向路线的《爆裂战士战蓝宝》,这回总能好转了吧,然而日本电视台在这个时间段放上一个《全职猎人》。得了,啥也别想了,也不用提下一步路线再怎么换了,直接砍了砍了。《爆裂战士战蓝宝》腰斩的那年,朝日电视台在星期日早上六点半这个时间开始重播美少女战士系列,在这里撒下了一点种子,这条线已经亡了。


继续倒回去第二条线,九十年代中期朝日放送电视台又改为幼女片了。因为自从美少女战士系列开始后,东映不可思议喜剧系列不是结束了嘛,然后从小女孩的节目档变成小男孩的节目档了。那这边本来是小男孩的节目档,就反过来改成小女孩的,但又要跟美少女战士系列有所差别。也就是说瞄准从美少女战士系列毕业的小女孩,上了初中进入青春期的小女孩,所以要找少女漫画制作成动画了,小女孩有事没事谈恋爱的那种。这个路线于是战了三年半,选中《橘子酱男孩》《近所物语》《花样男子》三个少女漫画。


一九九四年的《橘子酱男孩》开始,关弘美第一次从副手升为挑大梁的总制片人,还得到了平成版《猛烈阿太郎》和《金鱼注意报》时跟着佐藤顺一混的脚本家影山由美。然后音乐用奥庆一,角色设计用马越嘉彦,马越这是第一次就任角色设计,结果三年半都用上他了。可是嫌他品味不够对小女孩胃口,只设计角色就好了,从《近所物语》开始服装交给作画监督川村敏江来设计,也是第一次干设计工作的新手。关表示你尽管淡定,这片我还拿下了老将行信三,还打包捎带他太太行雪绘,不行的时候给你来镇场子。声优方面起用二十出头的新人,叫宍户留美的。


可万代就不开心了,你再怎么讨好青春期小女生,对我卖玩具有帮助吗。日子还过得去时可以忍忍,一旦有点波动就根本忍不了了,还是应该专心为幼龄小女孩着想你造吗。好吧那就出纯粹的幼女片《梦之蜡笔王国》,是个少女大河动画路线与魔法少女题材融合的产物,总体以旅行为主不过掺杂有魔法的设定,最相近的是像《花仙子》那样的。这回系列导演用佐藤顺一,角色设计用稻上晃,系列构成用栗山绿。哦不,嘘,人家叫山田隆司。


最后倒回来说第一条线的事,金属英雄系列九十年代前期的野心尝试,到九十年代后期安分了。制片人又换了,那时东映不可思议喜剧系列结束了,所以那边的制片人日笠淳换过来担任金属英雄系列。就比较能放得开制作儿童片,然而金属英雄系列实质是不正式存在的系列,没有连贯的品牌效应这个弱点没有改变。所以一旦出了一次人气作,就容易只靠着出续篇来延续人气,金属英雄系列史上有过至少三次这样。


意思就是,一个长期系列确立并稳定后,只靠着一个品牌效应,而实质内容设定每回是全新的与前作无关,这是完全体的状态。而像比如假面骑士系列和Q娃系列的初期,以及第二期奥特系列和第三期假面骑士系列那种一度凉掉后复出的弱势期,再比如金属英雄系列这样的例子,连内容设定上也出直接续篇,这不是因为人气很高。而是虽然高但不够高,不够有资本有底气直接展开全新世界观和舞台设定的新作,而必须靠直接续篇这样的关键词来一定程度上延续人气,是处在“系列”成形到成熟的转换期的操作。


日笠因为以前是东映不可思议喜剧系列的制片人出身,所以在金属英雄系列作风也能轻易向那边靠拢。而且因为东映不可思议喜剧系列已经结束了,所以不妨还融合一下,于是便能诞生比如中国人也听说过的《铁甲小宝》,这个路线走了两年。主笔脚本改用山田隆司,连象征着东映不可思议喜剧系列的霸笔脚本家浦泽义雄也过来了。当时山田正在兼任紧接半小时后播的《梦之蜡笔王国》的系列构成,结果是浦泽的弟子大和屋晓就过去参加《梦之蜡笔王国》了,是他的动画脚本出道作。


这时发生一件事就是,一九九八年石森章太郎去世了。石森跟东映超级英雄交情这么久,总得表示表示吧。因为自从在九十年代前期,东映不可思议喜剧系列顺其自然地结束掉后,东映已经这么几年没出过石森挂在原作名义上的电视剧了,而《假面骑士》以来有二十多年是年年不停的。所以企划接下来一九九九年什么节目来接档时,提议应该翻新石森当年的旧名作出来。


至于上哪个,首选《小露宝》(第四章)。第一,因为《小露宝》是同时符合朝日电视台和石森两项要素的节目中,当年收视率最高的。第二,因为《小露宝》本来就是东映不可思议喜剧系列的原点(第七章),加上正好有机器人设定,所以整体作风与九十年代末已经融合的金属英雄系列和不可思议喜剧系列,其实很相近于是顺移过去挺自然。《小露宝》之后的石森名作就上《人造人机械士》,何况那人造人也算机器人,和金属英雄作风也能近似。其他朝日电视台出过的典型石森名作还有《闪电人》呢,这三个都出一遍各战一年后,就到二〇〇二年了。这意味着什么啊,金属英雄系列的原点宇宙刑事系列二十周年到了,然后那时再回过头来又出个纪念作。


算盘打得好好的,开始执行第一年就不行了,因为翻新的平成版《燃烧!!小露宝》在玩具市场不给力。你看还是那老一套,过去的名作过多年拿出来翻新,这么保险的操作放东映身上就经常不济事,需要个紧急来救场的。说起石森跟东映的超级英雄,一般人能最先反射性想起的代表性名作就是假面骑士系列了。那为什么假面骑士在前面完全没见进候补名单啊,因为假面骑士是每日放送电视台的嘛,不是朝日电视台的地盘。


可是这时情况紧急,这事就不是事了。因为同时期每日放送电视台反正在和读卖广告社玩奥特系列,玩爽了,之前表示过假面骑士暂时不要了。不要那朝日电视台可就要了,反过来朝日电视台在九十年代丢掉的高达系列,后来进新世纪则由每日放送电视台收了。于是这样就决定平成版小露宝之后由假面骑士上,二〇〇〇年假面骑士在朝日电视台又复活了,系谱篇终。


【后记】

给还能够坚持看到这里的有缘分的观众,真诚地交代一下实际变迁。这个连载以《Q娃全明星风云录》为题,在正面直接讲Q娃故事之前的所谓“系谱篇”,实质是Anitama过去连载的另一专题《东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的延续。说起在Anitama连载的以东映为话题的专题,从这个“系谱”的思路来说,其实也有自己的两条系谱。


最初是Anitama开刊的二〇一五年夏就企划的《东映与周日早间 六十六年的系谱》,那时单纯的想法和定下的方针只是,要讲东映就放一个连载里全讲完就行了。结果那里速度太慢,讲的故事又太古老,加上那时没敢像现在这样无法无天放飞自我一篇里塞那么那么多字,然而可以讲出来的故事实在太多了。于是路线变更为讲些接近现代当代的,并且节奏很快的故事,就是在二〇一六年夏蹭东映动画创立六十周年纪念日的噱头而开始连载的《东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这是分化出来的第二条系谱。原本的《东映与周日早间 六十六年的系谱》后来则因为另外的倾心血大型连载专题项目《奥特系列通鉴》而停滞了一年,今年再开时已经独自发展成了当下连载中的《东映儿童片年代记》。顺便我还悄悄塞这里问一下有缘的人,如果改叫《东映特摄动画年代记》怎么样?


那个《东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当初企划时的模样,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第一万代篇,第二电视台篇,第三东映篇,第四系谱篇,最后第五是以时间为顺序以作品为单位,直接来说东映御三家的具体片子。万代篇已经基本按照预定连载完了,电视台篇缩水了不少但也算在那里连载完了,东映篇整个砍了,然后系谱篇移到这里成了《Q娃全明星风云录》的一部分。最后那第五部分后来也路线变更了,变成皮套人不单独讲了而预定只针对Q娃讲故事,皮套人可能就顺带提起的程度,真要直接讲也是放《年代记》里。因为皮套人的话题尤其是本世纪范围内的,无论笔者读者实在容易炎上容易浮躁,没那个必要。


所以路线变更后的预定是,《东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结束后,接上以Q娃为主题的新专题,然而最后结果是变成了现在这样。去年春鹫尾天说“来年是Q娃十五周年”时我并没很当回事,因为这是典型的第十五年偷换概念成十五周年,这种操作的缘由、目的、历史、前例等等我心里有数并且理解接受罢了。不过郑重隆重程度的确在预想以上,所以当初想的Q娃专题早则今年秋冬、晚则拖明年,变成了实际在今年初又蹭着十五周年纪念作开播的噱头而出现了,“系谱篇”就从《东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的结尾部分鬼使神差变成了《Q娃全明星风云录》的开头部分。


至于这个系谱篇的内容,平心而论我也知道离正常观众的认知范围太遥远,太晦涩。《东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企划时,其实系谱篇就是重点部分,基本架构本身更是个人在最晚二〇一二年已经成形的,快要能与《奥特系列通鉴》比肩被我归类到学术研究成果的范畴内了。所以即使想作为重点部分,在《东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的连载中也往后拖迟迟不出来。内容上对观众的事前认知依赖度很高,相当于是起的这么个作用,读者脑中有所见闻但是大部分缺损的无数零散碎片,给串联起来并且补足完整成形展现出一种全局景象。如果不依赖观众的事前认知这个前提条件就太困难,那就实质会成《东映与周日早间 六十六年的系谱》和《东映儿童片年代记》那样的,从远古开始仔细讲故事讲到你生的娃都生娃了全貌还没出来。


可是这个难题我没解决掉,放弃了,这个系谱篇是的确在高度依赖观众的事前认知度来叙事的,自嗨程度超过以往我写过的任何东西。第一章字很多很长,长到变态发疯,主要目的是快点过快点过尽早地把必须讲的事情给过掉。然后想做努力的方向是,给各条线怎么上代号能让人看着清晰点,不搞混了到底哪条是哪条。虽然事实证明如果不高度依赖事前认知度,我怎么在代号上玩点花样也还是容易忘掉和搞混晕头的。其实还有更进一步的比如画图示意啊还是作表啊,但是我招,老实说动力不足没去做,系谱篇的后半其实已经在有惰性和惯性地继续连载,承认自己失败了。本回以后的部分不再讲脱离常识的内容,都以看片观众的正常兴趣为前提。


现在是已经结束,各条线的代号马甲也不用了可以脱下来了,来坦白理一遍。


取名叫天体线的,这个实质应该叫朝日电视台制作×东映商事代理×朝日电视系列放送。雏形在一九七一年的《假面骑士》,成形在一九七九年的《战斗热舞J》,二〇一八年六月现行作品是《快盗战队鲁邦连者对警察战队巡逻连者》,位于星期日早晨九点半。


取名叫天翼线的,这个实质应该叫朝日电视台制作×旭通信社代理×朝日电视系列放送。雏形在一九六六年的《魔法使莎莉》,成形在一九七六年的《小甜甜》,二〇一八年六月现行作品是《假面骑士Build》,位于星期日早晨九点钟。


取名叫天使线的,这个实质应该叫朝日放送电视台制作×旭通信社代理×朝日电视系列放送。雏形在一九七一年的《喜好!喜欢!!魔女老师》,成形在一九八四年的《尖帽子的美墨儿》,二〇一八年六月现行作品是《抱抱!霹雳Q娃》,位于星期日早晨八点半。


取名叫爱人线的,这个实质应该叫富士电视台制作×读卖广告社代理×富士电视系列放送。雏形在一九六七年的《奥特舰长》,成形在一九八一年的《机器人小八》,二〇一八年六月现行作品是《咯咯咯的鬼太郎(第六期)》,位于星期日早晨九点钟。


取名叫爱神线的,这个实质应该叫富士电视台制作×旭通信社代理×富士电视系列放送。雏形在一九七二年的《魔神Z》,成形在一九八一年的《阿拉蕾》,二〇一八年六月现行作品是《海贼王》,位于星期日早晨九点半。


另外,旭通信社因为一九九九年时自身的并购重组,现在略称叫旭通第企,洋文版略称ADK。朝日电视台略称EX,富士电视台略称CX,朝日放送电视台略称ABC。东映商事略称东映AG。《东映儿童片年代记》第一章的封面图↓



取名时的脑洞,就是蹭Q娃现行作品的名字。エール→法语天空或法语翅膀→称天翼线。アンジュ→法语天使→称天使线。エトワール→法语天体(俗称星星)→称天体线。マシェリ→法语亲爱的(女性)→称爱人线。アムール→法语爱,及引申爱神厄洛斯或丘比特→称爱神线。一月份对系谱篇的企划最终定形时,除了今年Q娃有五人之外别的情报不知道,于是形成这样的对应处理了。今天的系谱篇最终回终于唠完了,这个连载本身还有未来,有缘下次见。


最后还剩,上回有个评论提问:

“以前听说光之美少女系列的诞生,是因为美少女战士水兵月的原作作者武内直子对于版权费用开出高价,东映支付压力过大,才放弃水兵月,制作自己可以掌握主动权的魔法少女长篇动画,这个说法属实吗?”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是武内直子要价高真不真,后一个部分是Q娃因此而诞生真不真。后一个部分比较好回答,因为在史实材料之前首先这逻辑不通,没人能知道Q娃的商业高度和持久度会不会至少到美少女战士的程度,然后以此为前提依据来选择让Q娃诞生。后人很容易潜意识中以事后诸葛亮的状态去推想,这个问题可以换个对象一看更明显,万代近半世纪以来卖玩具都以出自东映作品的角色为主,长年给东映集团交钱,何不完全自己开发掌握主动权的。


再要加上史实材料就是,第一条,Q娃诞生已经是美少女战士人气凋落于是结束之后的七年了。第二条,Q娃这里的节目档当时已经是东堂泉原创路线确立并持续的状态,不管别的地方版权费收多高多低这里总归是东堂泉的。跑个题,仅在Q娃初期的事情上后世在上帝视角臆测的例子就还不少,比如幼女玩具一年卖五十亿日元就算成功但是初代Q娃第一年过百亿了所以好厉害好厉害的。这个说法我只在吹Q娃的情景下见过,二〇〇六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再比如初代Q娃第一年预定就半年的,好调后延长到一年,这个如果在大体知晓体制的情况下也能察觉逻辑不通,好在后来也明确否认了。


然后前一个部分的问题,武内直子要价高是不是这样。在这之前有一条前提需要再强调解释一下,就是对于“原作”这个概念的理解。当代人容易理解成创作方面一概是作者的功劳,然后制作成影像形式时要么照搬要么称为毁原作。确实很多是这样,但上世纪也很多不是这么个状况和概念,尤其符合长期放送、全国放送网非深夜档这两个条件的很多是另一种情况,是今人看来好像特殊其实在他们的世界几十年属于常态的情况。美少女战士恰恰属于这后一种情况,就是“我这里要出一个电视节目,你以此为前提出个漫画/小说,你叫原作”,而不是“你这里已经出了个现成漫画/小说,你是原作,我想以此制作成电视节目”。


上世纪的电视行业很多所谓原作实质意义理解为原案,有个框架就行了,具体创作是复杂的群体产物,这种体制早在联动商品化业务催生版权业务之前就已经确立了。其中担任角色设计的画家往往容易得到原作头衔,第一因为长相比起情节或技术之类要素很直白,容易界定权利归属,第二因为经常需要漫画家去开个连载用来给本命电视节目宣传。可是后来版权业务造成事后躺着收钱的情况导致原作头衔变得太诱人了,所以比如Q娃这样直接机构披马甲原作东堂泉的,是应对这种情势下进化的必然处置。八手三郎已经作出了榜样,而没有处置好导致事后争谁有资格躺着收钱的反例,宇宙战舰大和号哥吉拉奥特曼全都争过。其实就是因为当年现场实态确实是复杂的群体创作,导致各方都有说法各自有理。


回过头来原作者对版权费要价的事,所以原作者一般根本就没有立场在这样的实态环境下主导要求。而且牵扯的机构也多,出版社、电视台、赞助商、广告代理商、制片厂、玩具厂等等省略号,该咋样就咋样惯例和行规细到费用百分之几这类事早就建立了,各方都分配有归属于自己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就算原作者是完全自己事前创作然后各方都把他当巨巨供着这样的情况,也没有擅自主导要求和谈价的立场,在东映动画股东大会上问龙珠动画下一步什么打算会被怼回来说你去问富士电视台。


那武内到底是什么情况呢,版权费高这个事的确不是空穴来风。她首先是有了自己的事务所,名字也很兔叫直子公主企划,不过名字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意味着也是以公司的身份了,然后跟别的公司交涉,把原本正常分配归属于其他各企业的多项权利,通过正常交易购买过来了。所以最后整体看来形成的现象,美少女战士系列的版权在原作者那里壁垒也高费用也高,因为武内这么一波操作后版权问题比一般情况下的其他作品复杂了。



相关文章

平成时代幼女片的先驱

新人名叫佐藤顺一和贝泽幸男

动画版重新选角的理由

原来人写歌词的时候是会发愁的啊

同人展上的心理阴影 2nd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