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世间的灯:拉萨色拉寺僧医轶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总有人愿为灯明

轮回长夜

拉萨色拉寺,有一僧医。
原先,并不懂藏医学。

寺院门外,常有乞丐。
且贫,且病。
断肢残腿,疥疮脓血,视之丑恶,嗅之恶臭。
人多绕道而行。

那时,僧医还不是僧医,是学僧。
据说,那是一个心肠极软之人,常常在辩经后送饭予那些横躺于寺外、走投无路之人。
食可解饥,不可疗病。
病丐犯病时,哀嚎涕泣,捶地长叹。那苦号之声,俄尔寺中深夜亦得闻。

学僧不忍闻,辗转多夜,决定学医。
无师,依书,自学
一度影响课业,也多次缺席辩经。
寺管会警告数次,有去寺之虞,其依然如故。

一年有余,学僧医术初成。
治愈数名重症乞丐后,他名声大噪,遂有市民上门求医。
据说,颇为效验。
后经同班同学集体举荐,他被寺管会安排去寺院诊所,成为一名僧医。

他轮值时,不论病患贫富、汉藏、长幼,均一视同仁,温煦含笑以对。

又必收治完最后一名,方落锁回房。

遇贫病之人,多分文不取,反赠医药。

偶有人抱怨其病患过多,影响相关人作息,他亦不争辩,仅歉意一笑。

如今,僧医已是拉萨知名的“曼巴”(藏语音译:医生),许多人一大早排队,只为求他一视。


医学,是庞杂又精微的专业体系。
自学者,往往难以窥其堂奥、入其门径。
这位色拉寺的僧医,仅一年余便“速成”,最终成为闻名拉萨的医者,或是因“慈悲心”的加持吧。
因其慈悲,心极猛厉,体察病人之小疾,若伺察自身之大苦。
遂成大医。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⑴,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大医精诚》


对了,忘记说,这位僧医现在有一个外号,叫“菩萨曼巴”。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