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快餐美食交流组

【学武拒绝走弯路!】这4点可以分辨“大师”的武术水平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平时我们总能看到不少咏春拳大师们吹水,大谈咏春功夫、理论。笔者认为,咏春拳拳术文化的面纱经过 2、30 年也快揭下来了 —— 那些柔软无力的动作真的能用于搏斗?我问过不少人,大部份都觉得不可能,但又没有能力解释。其实,今天的武术在中国大陆都处于这种状况:幻想。幻想着怎样怎样的厉害,特别是以前师父的师父怎样厉害,而现实是基本没力量更不存在技术。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能写毛笔字的人很多,而写得好的少,能成为书法家的更少。相信人们(特别是中国人)大致上明白写书法的基本要求和执笔方式。这两张图,左图是握笔写书法。而右图虽然同样在握笔,但一看就知道哪个是不懂书法的。反之,如果没接触过书法的人则无法看出两者间的分别。





现在的中国武术大师好比右图,特别是咏春拳。大大小小的宗师、名师,特别是那些嘴里整天叫着“各师各法”的大师们就十足如同右图的情况。其中,武术上最忽悠人的东西叫做“以柔制刚”,一种软弱无力的状态被神化出无限威力。大师们似乎很享受任意解释“柔”的过程,故作高深,否则柔真不知怎能制刚?


本来武术是最现实、实际的,但在现在畸型体制下,变成了神怪荒诞的故事。笔者从小接触武术,在整个岭南武术里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门派说什么“丹田”,什么“气功”、“内功”这类东西,一直忠于真材实料的「铁臂铁桥」训练,更没有“以柔制刚”。岭南武术的口号十分实际:一胆,二力,三功夫。武术首要是能打出力量,柔是永远制不了刚的。


中国武术门派的起源往往不太明确, 大多数用“相传”一词开始, 而受小说影响,人们普遍相信武术的门派由某个人创立,其拳术也是某人因偶然机会看到某种动物活动有感而创。又或者某村里某家人所创。其实,在现实里这是毫无逻辑的,拳术是人体与人体间的搏击动作,需要经过非常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形成。




各个门派武术的基本体系大至如下:基础性训练,如有叫站椿、有叫扎马。套拳动作,从浅入深,并在某阶段开始加入使用冷兵器的学习和练习。


在练习武术套拳过程中,各门各派都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即是练习者或演示者在套拳结束时,落脚点必须回到起步点。虽然是很小的细节,但这是中国武术重要的文化标志。其中包含了落叶归根善始善终的文化内涵以及严肃的技术约束。这里,不多做延伸。






那么,我们如何观察一个人的武术修行水平呢?从技术要求方面看有4点:


第一点,同上述所说,就是看演示者在表演套拳时,从起步演练开始到结束,能否准确地回到原来的起步脚印上。如果可以,首先能証明此人在武术上有一定修行,所谓有功夫。因为,我们看到他能准确地控制每个动作间的距离、步调大小,从头到尾,精确控制。

 

第二点,动作的速度是否均衡。即是说,此人在打出的每个动作的速度快慢是否一致,而不会时快时慢或者中途停顿。在控制步法距离的同时是否可以准确地控制动作的速度。对于一个良好的武术修行者,这都是基本。

 

第三点,辨别演示者的功夫是否「练」到家,还可以观察他的力量是否能随着动作的进行准确地投放在定点上——力量是否集中;力量是否在身体平衡下发出;力量与身体是否协调。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一点,就是动作、身形、精神是否一致。拳术搏斗中一拳打出击向目标,一定是眼睛首先发现目标,随即锁定目标进行打击。这里涉及了距离、速度和力量的把控。如果眼睛发挥不了它的应有功能,那么大脑就没法组织身体各部协调行动,就无法实现打击。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快速集中精神,大脑准确控制身体各个部位,按需要作出反应。(如同爬山时失足,大脑自然瞬间集中所有注意力以应对危急情况。)


上述是中国武术的现状和特性,这些遵循人类身体特点并把人体潜在能力发挥到极限的系统性训练方法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而来,所以也绝对不存在某人独创的情况。

咏春拳演示视频




喜欢请转发~
弘扬中华武术就靠你了!!
微信号:
PikWahwingchun
最系统的咏春拳教学
壁华学员
老实练习,汗血相伴,恒心终始,精神敏锐,必能过人,常念师恩,不盲从教,继承师愿,灯火常明,显在自身,相续不断,不可毁失,不可妄作加减,保持原貌。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选购文化器材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